不到阿里山,则不知台湾之宝藏,不知台湾之美丽,不知台湾之伟大。在台湾3.6万平方公里的海岛上,蕴藏着十分丰富的森林资源,历来享有“森林之海”的美誉。虽然经过多年的采伐,台湾森林面积大为缩小,但至今仍占全省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阿里山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
上阿里山本来可以坐火车盘旋而上,但因前不久出了出轨事件,出于安全起见,台湾旅游局规定游客只准坐大巴上山,我们虽然不能感受火车在螺旋状铁道上行驶的惊奇,但同样能在一两个小时里历览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四大类型的植被景观。在平原和山坡上,高耸的槟榔、榕树和芒果等常绿阔叶树木夹杂其间,有时也出现大片相思树和龙眼果园。过了800米高度,森林越来越密,大片竹林、油松、罗汉松密盖群山,樟树、榉树、枫树无不郁郁葱葱,悦人眼目。在海拔1405米-2000米还有原始柳杉森林和遮天蔽日的柏杉群。进入温带区景观为之一变,满眼尽是阿里山红桧、杉树、松树,林涛澎湃,壮阔无边,山势更加陡峭,多处车子以“之”字绕行。最后,我们换乘两站森林火车,到达阿里山游览中心区。
在游览区起伏的山坡里,我们看到的不是挺拔伟岸的桧木和杉树,便是八九十年前被日本侵略军砍伐后残留的神木之树根。1895年,清朝政府签署马关条约后,台湾从此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1906年,日寇发现了阿里山成片数以千年的古森林群,于是从1912年开始修筑铁路,开始大肆砍伐,30万株神木惨然倒下。
在神木游览区,我们与具有3200年树龄、与周公同时期的一代神木合影,那树须有17人才能合抱,高达100多米,而二代神木也都有2000年左右的历史。据说,日军在砍伐这些大树时,几乎天天有事故发生,惊恐之中的日寇为求神饶恕,便在山顶建了树魂塔以求平安。以后又种上了小树,至今这些小树也已成材。这些砍剩的神木则耸立在树林之中,台湾林业部门正在为这些神木编号建档,并装上避雷针。
那些树根形态各异,美妙无比,他们大多仍扎根在土壤里,甚似一个个乌黑乌黑的大圆台,有的在这些“台面”上长出了新芽,新芽又吮吸着树根的营养,独立长成了大树,“四兄弟”则是在同一树根上长出的四棵大树,紧紧围成一团。而“三姐妹”是在一棵横倒在姐妹潭边的树身上长出的三棵同样粗细的红桧。许多树根已经腐烂,烂成各种稀奇古怪的艺术品,有的树根烂成一间小屋,人进屋门恰似《白雪公主》里的小矮人,有的构成一弯拱门,游人可以在门里穿梭。每一棵树根都在叙说着一个故事,都在扮演着一个角色,这里充满原始野趣,充满遥远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