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游客会选1元1瓶的“冰纯水”,这价格已经坚持4年。如何做到?昨天下午,记者采访了黄浦区外滩风景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周顺国。
水摊太乱
但游客有需求
曾有一段时间,代表上海形象的外滩风景区,管理水平很不匹配。别的不说,单单是贵得离谱的各种瓶装水,一度是游客投诉焦点。
卖水的摊贩,也是形形色色。有暑假里临时打工的学生摊主,也有兼卖茶叶蛋的职业摊主;有长年累月驻扎一处的,也有声东击西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无论如何,有一样却很一致——价钱贵!
“水摊太乱,可不让卖水,也不现实,游客毕竟有需求。”周顺国说,当时面临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卖水,而是如何卖”。
两家“可乐”
都有1元钱1瓶水
一个百事可乐的水摊,瓶装水有12种,最低价是1瓶1元,最高价是1瓶5元;同类瓶装水的最低价一定是全市最低价,最高价不能是全市最高价。
如今,外滩滨江观光平台上有6个水摊,摊主是两家专门做“水生意”的全球知名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
2009年3月28日,外滩改造完成后,两家“可乐”进驻外滩观光平台。
“我们只有一个条件,就是一瓶550毫升的纯水在这里只能卖1元钱,因为,外滩风景区提供的是旅游服务,本身就有公共产品的属性,公益性服务需要在价格上得到体现。”周顺国说。
伴随两家“可乐”进驻平台,曾经形形色色的水摊也不见了——这是市场竞争、市场选择的结果,有安全放心的大品牌低价水,游客自然不会再去买别家的。
空瓶回收
环卫负责“三道环节”
1个550毫升的塑料空水瓶,如果回收,最高价曾经卖到0.15元,观光平台上一天有各类废弃瓶罐近万只,回收收入可观。但这样的回收,曾是外滩环卫工人的“职责禁区”,当时环卫的岗位职责就是只管扫干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
“结果,大量拾荒者背着大大小小的蛇皮袋在游客中间穿梭,在垃圾筒里翻拣,人流密集时,难免碰撞,投诉又来了。”周顺国说,法律并不禁止拾荒者在这里捡拾旧瓶子,但游客的安全和感受,也不能不兼顾。
怎么办?请环卫工们顺带把空瓶子捡了,既实现了垃圾分类,又实现了有序清理。但环卫工回收废瓶子也是有分工的,中间有“三道环节”——一线工人在各自作业区即时捡拾垃圾箱里的空瓶;流动回收车到作业区从一线工人那里收集空瓶,登记数量;所有空瓶交给集中分拣员,分门别类“再次分拣”,然后卖给废品回收站。最后,回收所得在“三道环节”合理分配。
“这样的分工合作,有效实现了垃圾分类,也有助于提高环卫工人的劳动报酬。”周顺国说,更重要的是,因为“空瓶处置”带来的投诉大幅减少。
“城市核心区域的社会管理,一样可以借巧劲,1元钱1瓶水,也仅仅是外滩管理的一个缩影。”周顺国说,从去年到今年上半年,在全市26个商圈、风景区的社会管理第三方半年评比中,外滩已连续3次名列第一。 本报记者 姚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