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专家呼吁传统节日回归情感和文化的主题
~~~专家呼吁传统节日回归情感和文化的主题
~~~专家呼吁传统节日回归情感和文化的主题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情人节轮番过 七夕变“七夕劫”
专家呼吁传统节日回归情感和文化的主题
范洁
■ 送花是不少情侣的送礼首选,但很少人会冒着酷暑到鲜花门店购花,而是更倾向于网购鲜花 本报记者 孙中钦 摄
  本报记者 范洁

  今天是农历七夕节,也被许多年轻人称作“中国情人节”。然而在网络上,它又多了一个名字:七夕劫。2月14日西方情人节,3月14日白色情人节,5月20日网络情人节……越来越多的情人节,轮番热炒的浪漫经济,背后是商家一场场以爱情为名的逐利吸金。很多人感叹:“过情人节的次数多了,意境却少了”。

  被“劫”走一月工资

  “女人心有千千节,男人薪被遍遍劫”“七夕节=七夕劫,钱包又要减肥啦”……七夕来临,网络微博上哀声一片。

  从网友晒出的预算看,这些抱怨并非无中生有:玫瑰花9支120元、巧克力一盒80元、情侣衫一套198元、电影票两张180元、双人烛光晚餐399元,“都是团购,还没算上女朋友逛街时看中的。”然而,至少一千元的投入还只是“入门级浪漫”,再加首饰、数码产品,难怪有网友吐槽“被七夕一天‘劫’走一个月工资”。

  不过,千金散尽还不够,每年四五个情人节,如何变花样地制造惊喜,更是令人大伤脑筋:“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礼不同,挑战创意更挑战记忆”“有一种七夕,叫挑礼物好难!”迎合网友挑选礼物的苦恼,有搜索网站今年推出应用程序“七夕挑礼神器”。输入“七夕”,选定对方性别,程序会将男生分为“奶爸”“吃货”“男神”“加班帝”“经济适用男”等类型,女生则分为“辣妈”“小清新”“女汉子”“购物狂”等,随后根据不同预算等级推荐礼物。

  截至今天上午,数据显示已有200万用户使用“神器”挑选礼物,虽然难以证实最终按推荐购买了礼物的人有几何,更无从判断所谓“智能匹配”的实际效果如何,不过质疑声已经出现,“七夕是情侣的专属节日,用网络软件来挑选礼物,没有一点诚意。”  

  补过“2·14”七夕更火

  商家自然不会放过七夕。由于今年2月14日是农历正月初五,很多人回家过年错过情人节,因此这次七夕节被认为将比以往更加火热。不仅各大商场掀起又一轮的“浪漫”促销、“甜蜜”热卖,电影院、网络商城也相继出手,希望分得一杯羹。

  听说过贺岁档、暑期档,那么“七夕档”呢?本周,各电影院线硝烟弥漫,《小时代2》《一夜惊喜》《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宫锁沉香》等6部爱情片扎堆公映。原本就是生搬硬套的噱头,今年的七夕档却因多部电影频繁提档更加混乱,继而出现宣传时主创争相暗讽,网络上粉丝公然对骂。然而,提前上映的原因很简单:一天的抢映可能就多赚上千万元的票房。

  激烈交锋的还有网络电商,纷纷热推七夕礼物,打响“浪漫商战”。除了置顶广告、推出团购、加大折扣等惯用手法,不少卖家为博眼球还出奇招,七夕前期,萤火虫被搬上“礼物清单”,淘宝上有200多个卖家出售萤火虫。25只188元、99只580元、200只800元……萤火虫均价在5元一只,有些店铺平均一天能卖出近千只。“为了所谓的浪漫,搭上无辜的性命,这份礼物未免太过残忍。”不少网友呼吁,希望情侣理性消费,不要让萤火虫遭遇“七夕劫”。

  商业绑架爱情和文化

  “按照七夕节的传统典故,牛郎织女一年只见一面,哪对情侣愿意这样?因此,与其说七夕节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如说已经被过度阐释,完全是商业运作。”复旦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沈奕斐认为,所谓“浪漫经济”不过是商家抓住所有机会和卖点,通过包装和推销打动消费者,爱情俨然被消费绑架。

  沈奕斐同时强调,七夕节风靡的另一个原因,是吃饭送礼仍为目前中国“纪念”或庆祝重要事件的主要方式,“小孩满月、高考录取、结婚周年,怎么庆祝?吃一顿再送个礼,因此消费主义在本土传统习俗和文化中找到了结合点,商业化运作浪漫节日有了肥沃的土壤。”

  虽然浪漫经济火爆,但是在一次次重复炒作中,审美疲劳不可避免。微博上有网友感叹,现在过七夕,更像是简单复制西方情人节,并没有探究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以前,每年过一次情人节,全心期盼全力准备,现在次数多了,意境却少了。”

  不过,越来越多人正挖掘属于自己的独特过节方式。一份亲手DIY的礼物、去古猗园荷花展寻找并蒂莲,不仅践行经济和环保,而且凸显真情与实意,有人感叹:“爱对了人,爱对了方法,每天都是七夕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广告
   第02版:广告
   第03版:广告
   第04版:广告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特别报道
   第A09版:民生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法治新闻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目击
   第A18版:2013上海书展特别报道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阳光天地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市场之窗/资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财经新闻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精华路线/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诗意居住
   第B04版:域外风情/新民旅游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广告
情人节轮番过 七夕变“七夕劫”
七夕,那些浪漫的事
民俗专家:七夕节实为“女儿节”
新民晚报焦点A05情人节轮番过 七夕变“七夕劫” 2013-08-13 2 2013年08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