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2: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刘邦故里见闻
~~~——刘邦故里见闻
~~~——刘邦故里见闻
~~~——刘邦故里见闻
~~~——刘邦故里见闻
~~~——刘邦故里见闻
~~~——刘邦故里见闻
~~~——刘邦故里见闻
     
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帝王之乡到“好人沛县”
——刘邦故里见闻
王宗仁
  王宗仁

  没有人不认为好人是我们社会的主体。但是长期以来,为什么人们的安全意识有时还是那么不堪一击?夜里睡觉担心小偷爬墙破窗,行骗的电话常常在不经意间突然响起,到超市购物唯恐假货碰到手上,学校门前接送孩子的家长里防不胜防地混杂着拐卖儿童的黑手……正是那些“十个指头”中的“一个指头”,给人们正常的生活中靠拢或离散着或多或少的沙粒,污染了生存环境,使群众的精神变得躁动和脆弱。

  浮躁中必有清美的静土。刘邦故里沛县系其中之一。

  全国百强县之一汉高祖刘邦的故里沛县,举全县百万民众之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好人沛县”公民道德建设。县上评好人,乡镇评好人,村里评好人。官员争当好公仆,民众争当好百姓,党员争当好旗手。好人像烂熳的山花,开遍县城和乡野。一个好人带出了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带出了一村好人,一村好人带出了一镇好人,一镇好人带出了一县好人。他们还涌现了一名全国道德模范和7名登上“中国好人榜”的沛县人。

  为了采访更多的“沛县好人”,我冒着七月的暑热很清凉地行走在洒满和煦阳光的乡间路上。找到好人就是找到了点燃激情的火种。胡寨中心小学女教师秦燕,10多年来每天都重复着走在这样一条路上:背着先天性脑瘫女儿从家里到学校去工作。脚下的乡间土路被她踩得揭去了一层又一层泥尘,她的脚却从不歪斜。到了学校她把女儿安顿在自己办公室的轮椅上,然后走进教室去上课。她每天都要在这条路往返两趟,一年365天除去寒暑假,风雨无阻地这样奔忙。她无法走到月光的尽头,也够不着红日升起的地方,只知道自己目标是三尺讲台。有人计算过,从家里的炕头到教室的讲台,十年间她差不多走了两万多里路,整整一个红军长征的路!这是给乡村孩子们送去知识和温暖让他们飞翔的路。在这条路上,有过女儿因委屈而对妈妈的抱怨,也有过妈妈因为愧对女儿而偷偷流下的眼泪。坦率地说,这些都未能动摇她走下去的决心。秦燕永远都可以得到安慰并得以鼓舞的是,只有在她站在讲台上,看到孩子们那如饥似渴的求知的目光时,才会暂时地把对女儿的冷落忘掉。她总是这样想,自己面对的都是孩子,自己的孩子和乡亲们的孩子,他们都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自己既是妈妈的角色,又是老师的角色,两个角色都是为了给祖国明天培养花朵。要做一个合格的妈妈,也要当一个优秀的老师,这样就好!

  八旬儿媳张公兰是一位普通农妇,她30多年无怨无悔、忍辱负重地侍奉高位截瘫后失去右腿的百岁婆婆。乍看这只是一个尽孝的故事,但是走近尽孝和被孝者,我们从她们身上能触摸到传统美德和现代文明观念,是在碰撞、磨合的取舍过程中才形成了一种新型的中国式乡村忠孝、贞节观。张公兰和婆婆是一对从旧社会走过来的受尽磨难的农村妇女。婆婆幼年丧母、青年丧夫、中年丧子,晚年又落下个残疾。儿媳在34岁时丈夫患癌症去世。就在儿媳没有倒下去坚强地挺立着撑起这个即将倒塌的家时,婆婆却不完全认可儿媳的作为,她觉得她一家的灾祸都是儿媳这个“克星”带来的,便无端地冷淡、抱怨甚至斥责儿媳。此时,中国改革开放的浪潮正在一浪高过一浪地荡涤着千百年各种陈俗、污秽,儿媳接受到一些新思想影响是必然的。婆婆虽然继续给尽孝的儿媳制造着痛苦,但儿媳想到的是用自己的爱心化解这些痛苦。她和颜悦色,逆来顺受,尽量缓解以及消除婆婆情绪受到的刺激而带来的挑剔和烦躁。她和婆婆睡在一个被窝,拉家常,讲故事,直到听不见婆婆的回应了,她才闭眼休息。我在和张公兰交谈时,她这样表露心迹:“人在苦得走投无路时,不要死心踏地走到头,不妨换一个活法。我们要相信黑暗不会黑得让人无路可走!”前年,当张公兰成为全国道德模范时,人们感到她所在的村乃至乡镇,都变得人气兴旺,林木竞秀,日丽风和。

  84岁的退休教师张捍华老人,守护烈士陵园整整16年了。5000多个寒冬酷暑,没有人记得守陵的这位老人有过缺勤。他是献身在沛县这块英雄土地上1570名烈士的哨兵,既为他们站岗,又给他们做伴。千余名英烈无声地躺在沛县的怀抱里,今人看不见他们的容颜,但他们不屈不挠的形象铸就的生命高度,时时刻刻都在提升着沛县人的思想,熏染着沛县人的灵魂!这也是张捍华坚守陵园的初衷和永远的动力。

  群星璀璨,上好人榜和未上好人榜的沛县人各有光亮。那天,我无意间遇到一位普普通通的沛县百姓。我想抽暇到集邮市场看看,在饭店门口等了好久也未见到出租车。这时一位老人开着三轮摩托停在了我面前,他问我要到哪里去之后说,其实那个地方并不远,你蹓跶着不足20分钟就到了。这样吧,我是顺路就送你一趟。我上车后就和老人聊起了“沛县好人”的话题,我问他什么样的人才够得上做沛县好人。他说,按照我们老祖先的标准,不抽不喝不嫖不赌就是好人。现在呢,好人的标准应该更高,不仅自己做到不抽烟、不喝酒、不赌博、不偷人,还要规劝包括自己家人在内的周围人都这样做,这才是真正的好人。

  粗糙的美丽!这就是普普通通沛县人的心声。人人都能这样,这个世界必然很美好!我用钦佩而谦恭的目光打量着这位质朴得像庄稼一样的老人,心存幸福。他用如此纯朴而意味深长的语言告诉自己的为人准则,我们怎能不把他当好人呢!我从这位老人的言行上看到了一群好人的影子。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焦点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中国新闻
   第A11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常熟行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财经新闻
   第A14版:聊一辽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5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6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夜光杯
   第A23版:阅读/连载
   第A24版:广告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养生/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康健园/心理·人际
   第B06版:心理·调查/康健园
   第B07版:康健园/心理·情感
   第B08版:专版
老屋
从帝王之乡到“好人沛县”
邻里之间(剪纸)
渡渡鸟的灭绝
像什么就雕什么
电梯“安检”比“保险”更重要
微信N类人
今宵灯谜
新民晚报夜光杯A22从帝王之乡到“好人沛县” 2013-09-02 2 2013年09月02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