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有关电梯发生事故致人员伤亡事件频频见诸报端,让人们对电梯安全性能的信任度直线下降。“一日遭蛇咬,百日怕井绳”,可以预料,有过电梯事故经历的人,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对电梯敬而远之。电梯不安全,给当今社会敲响了警钟。如此背景下,江苏推出电梯保险制度,似乎可以解除公众对电梯的恐惧症及后顾之忧。殊不知,给电梯投保,是事故之后的一种补偿措施,非但不能从根本上保证电梯安全,反而会削弱业主对电梯的日常维护。
据调查显示,在诸多导致电梯安全隐患的因素中,制造质量占百分之十六,安装占百分之二十四,而保养和使用问题高达百分之六十。我国电梯出厂时需通过国家相关质量标准检测,产品质量基本过关,目前绝大部分事故根源都集中在“维修保养”和“正确使用”等环节上。比如,过去发生的多起事故,大都是电梯出现故障或乘客使用不当所致。可见,电梯安全重在“维修保养”和“正确使用”。
而现实情况却是,近六成载人电梯没有按时更新维保记录,其中有的甚至连“年检合格”标牌都没有。一些物业单位为节省费用,几个月才对电梯检查一次,甚至等出了问题才请人来检查,逃检、漏检和滞后年检现象十分严重。此外,过多地非正常开启和使用,电梯超载等,也为电梯安全埋下了隐患。由此看来,电梯安全使用的相关知识普及很重要。
除了安全知识普及工作之外,政府对电梯安全的监管力度也要不断加强。当然,电梯安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应当发挥全社会的力量,综合治理,严格监督。让电梯真正成为安全舒适的交通工具,而不是通向地狱的“夺命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