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取消英语课不是治“教育病”药方
刘晶瑶
  刘晶瑶

  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9月8日和9日连续两天,在自己的新浪微博中以每日一呼的名义,发出同样的内容: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取缔社会少儿英语班,解放孩子,救救汉语!随后,不少网友对此进行了转发和评论。

  王社长认为取消小学英语课,意义在于解放孩子。实际上,孩子是否得到解放,关键不在于学什么,而在于怎么学,为何而学?单纯从功利教育的角度出发,单纯以分数论英雄,那无论学什么,对孩子而言都是枷锁、是束缚、是包袱。

  就基础教育本身来说,英语和汉语,并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对立关系。有网友认为,“小学应该把用于外语教学的时间用来诵读国学经典,或者是练习毛笔书法。课外愿意学外语的,就自己学吧……”实际上,有志于国学经典的学子,往往可以把英文翻译成更为信达雅的汉语。而懂得欣赏莎士比亚原著的学子,读到优美的英文时,也能激发心灵的感动。除了应试工具之外,语言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方便人们交流沟通,传递人类文明的成果。从这一角度出发,两种语言的学习,对于学生而言,都将是终身受益的事情。

  为什么单单英语课成了压迫孩子的教育大山呢?这恐怕与当前的课程设置脱不了干系。别提小学的孩子们了,就算是已经过了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接受过十年以上的英语教育,一张口还是哑巴英语。现行的英语教育,无论是听说读写哪一方面,都是严格针对考试题型制定的。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能不能拿高分是一回事,是否能实际运用又是另一回事。出国以后,发现小学课本里教的,向人问好时要说“How are you?”,没几个老外真会回答“Fine,thank you.And you?”这种英语教育的方式,失去了学习语言的意义。

  在这方面,香港的英语教育就有许多地方值得内地借鉴。与香港人接触,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他们的英语发音都很标准,语言表述中也掺杂了许多英文单词。这种综合运用,并不显得矫揉造作,而是确实使用自如,表达也更为简洁和明确。这固然与香港的历史沿革有关,但也与当地普及的英语教学方式密不可分。香港英语教学大纲更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它把英语视为个体在香港地区求生,与外界交流及继续学习的必需。从幼儿园开始,他们就坚持全英文授课,效果与我们的中式英语自然截然不同。

  取缔少儿英语班,并不是治疗教育病的药方,原因显而易见,教育的病根,在于应试教育的方式,而不是学习的具体内容。古人讲究的开卷有益,国外教育重视培养孩子动手能力、开放式思维能力,这些教育观点上的不谋而合,都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应该是让孩子成为更加懂得生活、适应社会的人才,而不是一个个答题的机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专版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2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内校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留学
   第B08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广告
取消英语课不是治“教育病”药方
教师节有感
白大褂的重量
治堵猛药,单方不如复方
“收割机”
别让腰封成为庸俗冷笑话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取消英语课不是治“教育病”药方 2013-09-11 2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