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权威声音
治堵猛药,单方不如复方
陈焜
  就有关征收拥堵费的问题,环保部辟谣“不会在全国实行”。然而,对于有着“首堵”戏称的北京来说,拥堵费的呼之欲出,引发了一场焦虑。

  很多人拿伦敦、新加坡说事儿。新加坡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收取交通拥堵费,出行的舒适感世界公认。伦敦自2003年征收交通拥堵费,进入市中心路面交通流量减少了30%以上。但不可忽略的背景是:伦敦交通体系的“天罗地网”极为发达,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统更是设计周全。反观我国内地,大城市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只有20%左右,还有数量庞大的公车队伍。这不能不说是个问题。

  其实,细察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塞车现象,汽车多固然是首要因素,但是,很多是规划不科学和汽车文明未普及造成的。或是由于道路设置不当,出行习惯不文明,公交进站堵一车道;或是地铁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交通工具间的接驳、换乘极不方便,令人对城市公共交通“想说爱你不容易”。即使是介于大众公交与私车的出租车,也因频现“打车难”而让“拥有私车”成为众多市民无奈的追求……有人测算后指出:仅靠科学控制、文明出行这一项管理举措,一条道路能提高的载车量和通过流量,就不亚于新建一条快速干路。

  从实践看,征收拥堵费对于缓解交通压力自然有所助益,但与此同时,必须设法优化公共交通管理,否则收了钱也可能仍补不齐其他短板。(陈焜,全文刊今日人民日报,本报有删节)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专版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广告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法治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民生新闻
   第A13版:科教卫新闻
   第A14版:美丽长三角大型系列采访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早间点击
   第A17版:国际新闻
   第A18版:国际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1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2版:全运会特别报道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文娱新闻
   第A26版:财经新闻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六一健康·专版
   第A31版:阅读/连载
   第A32版:目击
   第B01版:教育周刊
   第B02版:每周聚焦/教育周刊
   第B03版:教育周刊/校内校外
   第B04版:校园内外/教育周刊
   第B05版:教育周刊/专版
   第B06版:人才周刊
   第B07版:人才周刊/招生留学
   第B08版:留学移民/人才周刊
   第B09版:汽车周刊
   第B10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1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2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B14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15版:汽车周刊/我爱我车
   第B16版:广告
取消英语课不是治“教育病”药方
教师节有感
白大褂的重量
治堵猛药,单方不如复方
“收割机”
别让腰封成为庸俗冷笑话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4治堵猛药,单方不如复方 2013-09-11 2 2013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