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曾经说过:“没有体会过马拉加阳光的人,就创造不出立体主义的绘画艺术。”我曾经亲身前往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马拉加市,在毕加索故居前感受到了此地所谓的阳光。当时我想着:如果毕加索活到了今天,当他看到21世纪的后现代艺术作品会作怎样的评价?作为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家之一,相信他一定会有些“疯”。
时至今日,艺术界对毕加索的作品依旧褒贬不一,围绕着他的技巧、主题、人格“口水战”不断,尤其在网络论坛发达的今天,年轻人无惧毕加索在艺坛的“神级”地位,大胆质疑他的艺术。尽管毕加索的画风引领了立体主义诞生,但注重平面、侧面的诡谲表达却让很多人难以理解,觉得是他的独芳自赏,且他标志性的变形似乎谁都能做到;他以“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创作了举世闻名的《格尔尼卡》,却在后期作品中展示了疯狂而激烈的破坏力量,矛盾重重的创作思想也让不少专家学者质疑他的动机和心态;而究竟应该将他定义为怎样的艺术家,更是不断引发着不满和争议。
诚然,无论是对生活还是自然,毕加索在创作中都抱有一份真挚,他始终忠于自己的内心,保持着鲜活的情绪,因此他的画,能让人感受到最真切的爱恨喜怒、希望与绝望、愉悦和痛楚。但在我看来,毕加索的诡异画风还有一种引人灵魂走入陷阱的感觉,他的画中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些“疯”味,而其表达的情节也的确有发疯的一面,这样的艺术灵魂定然是有些“鬼”。那么问题来了:这样的“疯”灵魂,能把握得住主题吗?不会显得偏执吗?毕加索的画确实是有灵魂的,在欣赏他的同时,更要警惕不要“迷信”他,别落入他的“疯狂”陷阱,才能学到他创作的激情而非误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