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苏立文生前对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的评价
~~~苏立文生前对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的评价
~~~苏立文生前对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的评价
     
2014年02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徐悲鸿不如林风眠
苏立文生前对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的评价
简闳
  英国艺术史家、汉学家、牛津大学荣休院士苏立文(1916~2013),在去世前十多天接受《新周刊》采访时,对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的艺术成就作了他个人的评价。

  徐悲鸿的短处之一,在于他对于西方现代美术表现形式的排斥,刘海粟至少还接受了印象派,他自称是中国莫奈。但如果把刘海粟跟林风眠相比,他还是不够当代,他对艺术的探索没能扩展到毕加索、马蒂斯等人,而林风眠却做到了。

  我要对我曾经对刘海粟做的评价作一个修改,我并不认为他是那么杰出的一位画家,我曾经说他比徐悲鸿更为投入,现在我不太确定我是否仍然如此认为。

  徐悲鸿并非一位非常有创意的艺术家,但他的确扮演了一个很有用的角色——教人画画。他的确做了融合中西的尝试,但我认为不怎么成功,林风眠做得要好得多。因为在我看来,这种融合并非是将两种文化的技能简单叠加,而是在于你是谁,以及你自己是如何感受的。这种融合,应该是把你在巴黎和上海的经历变成了你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林风眠是一位更好的老师。他的学生,比如吴冠中、赵无极,都找到了各自的表达方式,将中西融合的经历表达出来。我甚至不觉得徐悲鸿曾如此理解“中西融合”过。

  刘海粟当时作的一些画看上去非常西化,但徐悲鸿并没有那么做,我想他的确在尝试寻找他自己的语言,也许他的确很伟大,只是没有感动我。

  我的确是用西方人的视野来观看中国艺术的,我也尝试使用中国的方式来审视中国人的情感,但毕竟我不是一个中国人。自然我是从一个野蛮人(谈话一开始,他就管西方人为“野蛮人”)的角度作出评论的。中国人有时会说,这人根本不懂他在说什么,也许他们是对的。 (简闳 摘录)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综合新闻
   第A04版:评论·专栏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中国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文娱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2014索契冬奥会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漫画世界
   第B12版:视觉产生/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新民俱乐部
行为艺术的法律风险
艺术撞了法律的腰
徐悲鸿不如林风眠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徐悲鸿不如林风眠 2014-02-22 2 2014年02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