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于市,儒风雅韵。徐云叔先生给人的第一印象,似乎能够让人忘记生活在喧嚣的大上海。虽然许多人了解徐云叔先生,是从他的印章开始的,但在精湛的篆刻技艺的背后,是其深厚的国学底蕴以及对于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无论是与唐云、沙孟海、谢稚柳等老一辈名家交往,还是对于年轻一代的提携,徐云叔先生身上浓浓的文人气息,似乎能让人又重新感受到魏晋之风。
书香门第 师从名家
徐云叔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舅舅就是著名的竹刻家徐孝穆,因而在徐云叔先生年轻的时候,就先后师从了著名书法家白蕉和篆刻家陈巨来。从复旦大学附中高中毕业后,正值“文革”开始,虽然学业中断了,但这反倒给其创造了一个再好不过的艺术学习机缘。在白蕉先生的推荐下,徐云叔先生向沈禹鐘先生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学,“现在很多人评价书法以及篆刻作品,非常讲究气势,但我觉得作品的‘味道’更为重要。就像白蕉老师的兰花作品,多为小品,虽然看似简单,但是配上他自己创作的诗句和书法,由微及著,别有一番风味。”徐云叔先生说。
对于徐云叔先生的篆刻作品,市场上可谓美誉如潮,认为其篆刻讲究分朱布白,计白当黑,婉约中见豪迈,婀娜中见刚健,还有记载称陈巨来先生曾经说过“我的学生中元朱文印刻得最好的只有云叔与小康(陆康)二人,徐云叔刻印头等好,线条挺括含蓄,章法布局大佳,边款古逸雅致。”对此,徐云叔先生只是一笑了之,“作品好坏自然会有后人评价,即使老师说过这样的话,也只能视作对自己的鼓励,不能拿来炫耀。”对于他来说,更加看重的是其在印艺上的不断追求。功夫不负有心人,耕耘总有收获。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淳化阁帖》上,汇集了他的师祖赵叔孺刻给收藏家周湘云的“古鄞周氏宝米室秘籍印”、老师陈巨来先生为蒋祖诒所刻的“官帖簃收藏印”,以及他为收藏家安思远所刻的“安思远珍藏记”。三代师徒的印蜕能以这样的形式聚首,也难怪每当徐云叔先生打开《淳化阁帖》出版物的时候,总是会感慨万分。
大隐于市 高朋满座
第一次走进徐云叔家中的人,总是会被其客厅中刘海粟的《芭蕉图》所吸引,“当年我临了一幅徐青藤的芭蕉图,去请刘海粟先生指点。想不到刘老兴致勃勃地示范了一幅,见我喜欢并慨赠于我。这幅作品一直在我的身边,无论是到美国,还是后来去中国香港。”徐云叔先生一边说,一边饶有兴致地介绍画上的题跋,“云叔以所临青藤芭蕉见视,乘兴涂抹,墨气如涌,别有生意,云叔爱而持去。七十八叟毘陵刘海粟。当时刘老是78岁,而我只有26岁”。
徐云叔先生是一个永远不会缺朋友的人。曾经有人遗憾1982年的时候,正当徐云叔先生篆刻技艺日趋成熟的时候,离开上海去了美国纽约。但是在他看来,当时通过王季迁先生的担保来到美国,不仅认识了像安思远这样的收藏家,更是与陈逸飞、陈逸鸣、陈丹青等早期留美的油画家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现在还常常会走动。
上世纪90年代初,香港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颇具实力和眼力的收藏家群体,其中不少是徐云叔先生的知音,从纽约移居香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艺术系教书的时候,徐云叔先生曾邀为邵逸夫等名人篆刻过印章。2006年他回到故乡上海定居之后,当年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如今都成为了各自领域里的名家,他与朋友们的友情依然一如既往——朋友们送他书画、他为朋友们刻章。徐云叔不热衷于广收门徒,而是专注自身的艺术追求。无论是演艺名人林青霞,还是砚雕新人汪志良,虽然徐云叔先生会不遗余力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他们,但不愿以业师自居。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专栏采访,他也大都是能推就推。在他看来,潜心研究,创作精品,才是最为重要的。在原世博会中国馆14层的贵宾厅中,最引入注目的书法作品是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这幅宽16米、高4.5米的巨幅书法作品,是徐云叔的倾力之作。由构思到创作完成,虽然花了整整一个星期,但作品依然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魏晋之风 屡创佳作
徐云叔先生是一个非常会“玩”的人,“凡是能为书斋、客厅、家居生活增添雅趣的文玩、摆件、书画等物,都可以用作清供。”因而在他的书房中可以看到很多有意思的东西,特别是其收藏的众多名家折扇更是难得一见。“我的许多空白老扇面都是当年从文物商店、朵云轩买来的,当时没有人喜欢这样的空白扇面,所以只售五分钱。但我买来之后就请老一辈书画家们在上面创作,再配上旧扇骨,成了我的藏品。”他一边说着,一边拿出丰子恺、钱瘦铁、刘海粟、陆俨少、程十发等名家绘制的扇面一一进行介绍。当年,他与许多老画家建立了非常好的关系,许多画家都曾为其创作过精品。
在业内,徐云叔先生有“笔阵云长,印林叔宝”的美誉,这不仅是因为褒奖其书法篆刻技艺,更是在为人处世中的魏晋之风。每当有人邀请治印并由其来提供印石的时候,徐云叔先生总是会挑选上佳的石材。像目前他正在为中欧工商学院20周年校庆篆刻的一组校训印章,选用的都是上乘的寿山石。在他看来,好的篆刻配上好的印石,才能算得上是一件可以传世的佳作。在去年的上海书画善会首次拍卖会上,他捐赠了一幅楷书《心经》以及一方瑞兽钮朱砂红寿山石章,并双双拍出了佳绩。当目前艺术界许多人热衷于通过炒作来提升市场地位的时候,徐云叔先生却心平气和地几十年如一日,淡泊名利、潜心专研,走出了一条以平常人为平常事的不平常之路。
徐云叔先生曾经刻过一方闲章:智者乐、仁者寿,这或许是其对于艺术以及人生追求最好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