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是一种可塑性与自由度较强的绘画形式,无论是辛辣嘲讽还是抽象夸张,都主要由“线条”来演示,因为它是漫画最本质的语言。西方国家包括中国一些画家像桑贝、斯坦伯格、丰子恺等,都以自己才情、涵养和有个性的“线条”,“出于自然”地绘出了许多情趣浓郁的画作。由线描漫画看,一定意义也说明,“独立的线条”既是画作灵魂亦是画家的立身之本,画家只有真正跨入“文化”门槛而形成体系风格,作品才会走得更远。布勒希曼漫画也在于用“线”独此一家,且“浓缩了专业精华,散发着甜美智慧”,因而深得很多美国读者喜爱。
虽然也保持不断地研究、探索精神,但从用画作探路《纽约客》屡次被拒直至今日取得累累硕果,60年来布勒希曼是始终坚持用他那笨拙的、被称之为是率真的“神经线条”来赢得大众的。这是一种像以“杀鸡用牛刀”运笔式地“涂鸦”而就、高度浓缩地少到不能再少的线,看上去似连非连、抖抖豁豁,但却是画家图像系统最基本结构及情感倾诉的渠道,亦是观赏者愉悦感受的重要介质。在漫画用线同质化十分普遍情况下,看布勒希曼漫画或会有不一般的感受。不少人就惊叹于这种线条,美国视觉艺术学院等团体也多次聚会,研讨他的“线条玄机”,以总结漫画线条艺术的同与异。
在布勒希曼50岁前创作的幽默作品中,内容多是揭示与时代合拍的社会百态特别是种种文化现象,图画调侃是中性、温和的,“线性”却是非常活泼“放肆”的。而在他晚年时的画作里,“线性”则平稳得多,脉络也更清晰得多。
布勒希曼取得的成绩非常优秀。漫画“圣母玩杂耍”“艾尔卡苏打水”“士兵的故事”早已广为人知,他出版了7本图像小说,作品14次荣登《纽约客》杂志封面,他还获颁了电视艾美奖、美国漫画家协会终身成就奖等。令人欣喜的是,这位温文尔雅的84岁漫画家前不久进入美国插画家协会的名人堂,大胆的“涂鸦”与全美最杰出画家的作品摆在一起,备受推崇。不过面对这样的褒奖,布勒希曼竟然没有收官的念头。因为,他早就说过“一个从事创作的人是不会退休的”。看来,他是决意要在最擅长的领域里将“线条”锻炼得炉火纯青不可了。
金建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