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菜与停车,是不相关的两件事情。但在我看到的这两件事情上,反映出在复杂的城市管理中一个共性的问题,即如何真正地方便群众,为老百姓着想。
先说卖菜的事。每天早上,我要步行经过一段街道,到离家约一公里外的菜场买菜。这条路中间是马路,供机动车行驶。绿化隔离带后是非机动车道,路上沿是人行道。这段人行道约十米以上宽,再里边就是店面。每天早上,有当地的农民用蛇皮袋和竹篮在人行道上卖自己种的菜。这种菜新鲜水灵,很受居民欢迎,我也常常向他们购买。因人行道较宽,在此卖菜并不影响交通和行人走路,但城管的同志多数时间如临大敌,三五一群,拿着相机、摄像机等,又是拍照录像,又是驱赶。因此常常发生冲突,引起群众围观。而且这些城管节假日也不休息,每天还要起个大早。他们的敬业精神当然值得赞扬,但每当看到他们在驱赶菜农的时候我就会想,他们够辛苦了,可能还要发加班费,他们执勤的成本和执勤的后果能成正比吗?如果在这样条件允许的环境里,有关方面派置一两个管理人员,划出地段,限定时间,收一点垃圾处理费(合理的而不是以此为名收高价的),这既方便了卖菜和买菜的老百姓,又减去了不必要的城管成本,这样的好事为什么不去做,而要一门心思去强管呢?
再说停车。众所周知,由于汽车数量的猛增,城市市区的停车是一个非常困扰人的问题。在停车难的问题面前,人们正在想尽各种办法缓解。但我也发现,有的比较宽阔之处或零碎窄小之地,为防人停车,使用栏杆、半高石柱、石球、水泥墩等,实施拦阻。我想,在那些不影响行人走路和车辆交通的情况下,想尽办法多增加一些停车位,即使在某些人眼里可能有碍市容美观,但是这方便老百姓的事为何不能做,却要处处设防呢?
过去常讲的一句话,叫做“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我认为这用在关心群众,为群众服务的事情上同样合适。
卖菜和停车使我想到,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多为方便老百姓的生活创造条件,要克服工作上的形式主义,带着为群众服务的思想观念深入现场,调查研究,想出贴近群众生活的对策,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管理,只要对群众有益的事情要多做,这样就会得到老百姓的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