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式展览如何寻找突破
谢 媛
  近年来,在文化产业大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免费开放制度以及一系列私人美术馆的兴起,使得各大美术馆展览数量呈现逐年增加的势头。在众多艺术展览不断涌现的当下,如何更好地提升展览质量,近期上海举行的“第八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展览初评评选”现场推出的微论坛上,艺术展览如何真正体现其互动性以及文化辐射力,则成为了诸多策展人、美术馆馆长关注的焦点。

  冯博一(策展人)

  原来的展览主要是集中在北上广或者大型省会城市,现在慢慢也向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开始做,但现在的展览艺术家还是趋向所谓的美术馆化,都愿意在美术馆或者大型的机构举办展览。原生的、原来特别民间的展览越来越少。虽然各种美术馆的展览活动越办越大,但是这种比较原生的也是可以关注的层面,艺术家应该要有自己的视觉艺术,展览也要有形态也有动态。

  刘迎九(上海外滩美术馆副馆长)

  一个展览要考虑它终极的目的,如何促进学术的研究、促进艺术家的创作、促进公共对展览的反应与它产生互动,这都是要考虑的方面。

  李峰(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2013年全国的展览更多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地方,这些继承了既往的现状,比较活跃中也有一定的问题,展览还是要和所在地各个城市的文化发生关系,与人、与城市的创造,地域文化有关联。现在很多年轻人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术馆、画廊的权利格局,未来的展览从理念的梳理、概念的创造、展览的实现、公众的传播、引起问题的再讨论,这几个方面都可以往前推进。

  鲁明军(批评家)

  国内很多展览即便是说以西方为标准,但大多的展览都不够西方基本的那个标准,我们一直在跟着西方跑,除了艺术语言、艺术实践或者社会公共效应以外,大家最头疼的就是展览主题怎么样再有创造性,这实际是一个大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是整个展览的运作上,现在屌丝策展人策划一个展览非常困难,因为现在好一点的艺术家,你想参加展览的艺术家基本上是被一些画廊签约的,他肯定不愿意参加其他画廊的展览,这样展览的质量如何保证?直接涉及到整个艺术系统怎么运作,直接涉及到一个展览的有效性。

  杜曦云(策展人)

  当下移动互联网的发达,中国逐渐开始有了社区的理念,其实人群越来越分化,大家的兴奋点、关注力、包括认同、表达方式,越来越分化,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家普遍达成共识会越来越难。

  李旭(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副馆长)

  展览要有创造性、形式感、完成度以及影响力这四个标准。创造性指的是观念的力量;形式感是这个展览给我们的感官效应;完成度是实现的难度;而影响力更多的是如何体现展览公共性的问题。             (谢 媛)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要闻
   第A03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4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综合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文娱新闻
   第A13版:文娱新闻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要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3·15专版
   第B13版:3·15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艺术品鉴定真有那么难么?
中国式展览如何寻找突破
“水墨热”不会让中国艺术变得多好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中国式展览如何寻找突破 2014-03-08 2 2014年03月0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