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今日论语~~~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论语
解广场舞纠纷何须以暴制暴
汤嘉琛
  汤嘉琛

  至少从媒体报道来看,广场舞在某种程度上已被标签化甚至妖魔化。这种令中国大妈们乐此不疲的休闲活动,似乎成了“低俗市民文化”和“低素质娱乐”的代名词。在以往报道中,我们见识过一些人以泼粪、鸣枪、放藏獒、弹弓袭击等方式打击广场舞者的极端案例,最近,在温州某小区又出现了住户筹资26万元购置“高音炮”压制广场舞音乐的新闻。

  用专业设备对抗广场舞造成的噪声污染,即便确能起到“精确打击”的效果,也难掩以暴制暴的本质。这种“用一种不文明对抗另一种不文明”的方式,不值得点赞,更不应被复制。毕竟,普通小区居民与广场舞爱好者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复杂到水火不容的地步,要化解广场舞纠纷,完全可以采取更文明的方式。

  客观而言,广场舞是一种具备多种积极功能的市民文化。这种几乎零成本、零门槛的娱乐休闲活动,不仅能帮助中老年人锻炼身体,还能帮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人排遣孤寂和拓展社交。广场舞的主要问题是,各个团体容易相互干扰并比拼音量,最终成了饱受诟病的噪声来源。

  当然,并非所有广场舞都与负面标签挂钩。在我所住的小区,楼下公园每天都聚集着好几拨广场舞爱好者,但他们与其他居民相安无事,并不存在剑拔弩张的关系。关键原因在于,居委会对广场舞、装修等存在扰民风险的活动,在时间限定、组织协调等方面都有明确规范,而且这已成为大家共同遵守的文明共识。

  用文明的方式治疗“文明病”,才算得上对症下药。曾有媒体报道,在山东济南的一些社区,大妈们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现场听不到任何音乐伴奏,既娱乐自己又不干扰他人,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冲突。由此可见,只要开动脑筋,就不难找到比以噪制噪、以暴易暴更管用的方法。

  退一步说,就算无法通过沟通达成共识,也不应诉诸暴力。广场舞的难题,完全可以用法治思维和法制方式求解。1997年就已实施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噪声扰民的问题有明确规定,若觉得广场舞存在违法嫌疑,更妥善的处理方法是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有关部门也有责任依法化解纠纷。诸如用“高音炮”对抗广场舞的做法,本身制造的噪声远甚于广场舞伴奏,反而暗藏违法风险。

  谈论广场舞话题时,一种比较常见的论调是:广场舞问题反映了公众娱乐休闲活动单调的现实,需要在城市规划时为公众辟出更多活动场所。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原因很简单,如果广场舞纠纷中的双方没有清晰的权利边界意识,没有用文明方式化解纠纷的习惯,无论城市留给广场舞爱好者的场地是大还是小,矛盾都不见得会少。少一些暴力,多一些文明,才是化解纠纷的正途。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专版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解广场舞纠纷何须以暴制暴
记 忆
学 霸
暴雨考验城市底线思维
冷热两重天
功甫帖墨迹的题外话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解广场舞纠纷何须以暴制暴 2014-04-01 2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