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新民随笔~~~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记 忆
董纯蕾
  董纯蕾

  “你还记得吗?”是在问聪明、念旧,还是道德指数?这取决于问题的后半句,是一个冷僻复杂的知识点、一件很久以前的小事或久未谋面的人,还是一句诺言或一条不用教就知道的伦理规则。

  信息的记忆是可以训练的。当你想提高记忆力,你会不辞辛苦地向高手请教那些搞脑筋的记忆法。人生的记忆却是可以熟视无睹的。那一字一句明明都还能倒背如流,那些道理也都“不能同意更多”,然而当你忍不住要违背那些承诺与规则时,记忆便瞬时不在了。

  昨晚便是这般充满割裂感的情境。这厢,在“新民科学咖啡馆”里听“最强大脑”细说他的记忆方法,教大家如何用联想和定位记住一串杂乱无章的字母或数字;那边,手机订阅的各种公众号,几乎清一色地扯着与某人遗忘自己已为人夫人父有关或沾边的事儿。这不科学。

  记忆与学习,各种认知功能,是脑科学家们钟爱的研究对象。所谓“越想忘掉的越忘不掉”是有科学解释的,因为情绪记忆是最难忘记的。科学家们也已经确定了童年记忆消退和永久遗忘的准确年龄:多数小朋友在3岁时能回忆起一年前发生的很多事,这些记忆将持续到5、6岁,但当7岁以后,童年记忆将迅速消退。不知科学家们会如何解释记忆如何可以在有需要的时候被抛诸脑后?或者,我们可以像英国心理学家一样,用复杂的量子理论来解释记忆的随时改变、个性的复杂两面性:一切充满不确定性,认知是一个变量,在被测量之前,它没有唯一确定的值。

  忽而意识到,微博微信上那些刷屏的“某某体”,是人们在一个信息海量的时代不由自主地使用记忆法。记住了一件事里的某句话、某些词,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都不重要了。删除那些不重要的记忆,把它们交给数字存储技术。反正,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社会系统的遗忘能力被完美记忆所取代,丁点错误都将伴随终生。

  只是,我有些不喜欢,某些美好记忆被弄脏了。在我的记忆里,《且行且珍惜》永远是那首毕业季、离别时吟唱友情的歌,“没有谁能忘记这真挚情谊”。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专版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解广场舞纠纷何须以暴制暴
记 忆
学 霸
暴雨考验城市底线思维
冷热两重天
功甫帖墨迹的题外话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记 忆 2014-04-01 2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