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新民新语~~~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新语
学 霸
左 妍
  左 妍

  曾听教育条线的同事说,升学考试写报道,一般都不去写“状元”。这几年,的确很少听到关于中考高考“状元”的故事了。但和学生有关的新闻,又能让人印象深刻的,似乎还有一类名叫“学霸”的人。

  回想记忆中的“学霸”们,有制定“最牛学习时间表”的清华大学双胞胎姐妹,有国际化学竞赛上包揽世界第一、第二的学霸情侣,有复旦大学全能型学霸“门萨女神”,以及昨晚刚在微博上热起来的江西理工大学“学霸寝室”:两年时间里,这个寝室的4名成员拿下包括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在内的60个奖项。

  被推上舞台的学霸们,次次都能牢牢抓住公众视线,一样的惊艳霸道,无非是形式不一样。

  我本身很反感媒体频繁使用“学霸”一词。中国人口基数那么大,基础教育那么强,肯定不缺学霸,可为何一旦有媒体“发现”学霸,就立刻爆红网络,转眼成为“全民偶像”呢?

  现实是这样的: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学生荣获“学霸”美誉,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广泛尊重,励志故事也在校园里广为流传。想当初复旦门萨女神走红时,一时间周遭朋友都在做题库拼智力,企图赶上女神的智商和脚步。

  “学霸”还没走出校园,就已是人生赢家。不难发现,“学霸”的故事只要稍加作料,就能引起全社会围观。可这就像粗制滥造的雷人抗战片一样,看多了总会生厌,校园里的价值观也太过于单一了。

  生活在一个价值观多元化的时代,人才培养更应尊重个性。学霸至上的单一校园价值观,使得本来应该多元化的校园文化顿显单调。学生尚未经过社会“污染”,是最原生态的群体,他们的故事本应更精彩、更有想象力,不该通通向“学霸”看齐。

  我无意在此臧否学霸,但总觉得,相比“学霸”,那些奇思妙想的发明者、颇具天分的艺术家等等,一样应该受到追捧,这才是校园应该呈现的样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目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广告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文娱新闻
   第A20版:文娱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财经新闻
   第A24版:广告
   第A25版:长三角
   第A26版:社会·生活/长三角
   第A27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夜光杯
   第A30版:阅读/连载
   第A31版:专版
   第A32版:专版
   第B01版:新民旅游
   第B02版:别处风景/新民旅游
   第B03版:新民旅游/出行优荐
   第B04版:旅游资讯
   第B05版:旅游资讯
   第B06版:旅游资讯
   第B07版:旅游资讯
   第B08版:旅游资讯
   第B09版:旅游资讯
   第B10版:旅游资讯
   第B11版:旅游资讯
   第B12版:旅游资讯
   第B13版:旅游资讯
   第B14版:旅游资讯
   第B15版:旅游资讯
   第B16版:旅游资讯
解广场舞纠纷何须以暴制暴
记 忆
学 霸
暴雨考验城市底线思维
冷热两重天
功甫帖墨迹的题外话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2学 霸 2014-04-01 2 2014年04月0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