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自闭症的孩子是天际另一边的“星星儿”,我们走不进他的世界,他也不会来到我们身边。但是,上海城市交响乐团的“天使知音沙龙”公益项目,却用音乐和爱心打开一扇窗,透亮这片我们共处的星空。
听古典乐一坐就是两小时
上周六下午2时,舒曼带着儿子周舒亦,一路小跑赶到黄浦区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没迟到,别着急!”她一边宽慰儿子,一边帮他整理乱发。“自闭症孩子的时间观念特别强,如不准时就要发脾气。”
按计划,周舒亦和“天使知音沙龙”的同伴孙浩淳,将在曹小夏与“城交”志愿者的辅导下,合排钢琴、木琴,为4月20日“爱在城市”的演出做准备。
“敲太响,木琴也会疼的!”排练中,周舒亦时而重复志愿者的话,时而若有所悟地点头。休息时,他戴上耳机,安静地坐在教室一隅。
“他在音乐中极专注,经常一坐就是两个小时,在参加沙龙前简直难以想象。”舒曼记得,曾经10分钟的宁静就是周舒亦的极限,不过儿子很挑音乐,喜欢古典甚过流行,“最爱柴可夫斯基,王菲、邓丽君、梅艳芳也行。”
“演出与否并不重要,自闭症的孩子,哪指望他成才,但求他成人,少给他人和社会添麻烦。”不过,音乐对儿子的影响,也改变着整个家庭的轨迹,让舒曼愈发乐观和坚强,“我觉得他找到了归宿,生活更有盼头,有时想,因为残障他获得更多机会与经历,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也体验更多人生。”
与“城交”志愿者同台演出
周舒亦很小就表现出音乐兴趣,手风琴、口琴、小提琴、钢琴、电子琴、葫芦丝……家里堆满他“钦点”的乐器。
只是因为自闭症,他不善于交流,便很难跟随老师系统地学习。2010年3月,舒曼第一次带11岁的儿子参加“天使知音沙龙”,就让曹小夏惊艳:“随音乐即兴指挥,节奏很准!曲子听过一遍就能弹下来,一点不错!”曹小夏便与舒曼商量,请专业老师辅导教琴。
“我不敢答应!他肯定坐不住呀,反倒给别人添麻烦!”不过,在曹小夏的坚持下,周舒亦被送到“城交”团员朱昕褘的家。
果不其然,第一次上课,就让这个长期与孩子打交道的小提琴老师傻了眼,周舒亦进门二话不说躺在地上,怎么都不听劝。“你不懂了吧,这叫自闭症!”面对朱昕褘的“抗议”,曹小夏不仅不接受“退货”,而且定下时间表,命她半个月内教会周舒亦罗马尼亚舞曲《春天》,在“星广会”上演出。
没想到,十几天的集训,还真的学成了。朱昕褘说秘诀是“别把他特殊化,就像教普通孩子”。演出当天,有镜头记录下一个动人瞬间:周舒亦在台上拉着小提琴,曹小夏和舒曼两人担心他兀自离开,又怕挡住后排观众,跪在舞台下方举着双手准备“接人”。
逐渐突破禁区融入社会
让舒曼始料未及的事不断发生,曹小夏邀请周舒亦加入上海城市青少年交响乐团,与和他差不多年纪的普通孩子一起学琴。
这可能吗?他一定会捣乱的!“那很正常,因为他是自闭症的孩子,但是如果不让小孩子融入社会,正常的也会变成自闭症!”曹小夏不仅给舒曼一颗“定心丸”,也给乐团其他孩子和家长打过“预防针”。因此,尽管周舒亦会有不合时宜的小举动,大家也都能泰然处之。
现在,周舒亦的日程排得很满,周二小提琴课、周五乐团排练、周六“天使知音沙龙”、周日钢琴课。“他自己吵着要去,在音乐里他找到了自己的春天。”
周舒亦是“天使知音沙龙”的一员,成立至今,志愿者们坚持每周用音乐启蒙这群“星星儿”。孩子们陆续掌握简单的打击乐,还有人学起管乐或是弦乐,沙龙里的孙浩淳、徐逸政也陆续加入“青交”。
2008年6月1日,“天使知音沙龙”第一次活动时,很多家长曾设“禁区”:不能接受肢体碰触,不能听高音……几年来,这些都被志愿者打破,他们引领着孩子们走到街头、走进校园、走入地铁站,甚至还走上敬老院的舞台,连续两年为老人们演出,通过“天使知音沙龙”,自闭症家庭从单纯需要社会帮助的弱势群体,成为关怀别人的“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