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平价享受艺术珍藏背后有喜也有忧
~~~——平价享受艺术珍藏背后有喜也有忧
~~~——平价享受艺术珍藏背后有喜也有忧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高雅艺术降下“身价”
——平价享受艺术珍藏背后有喜也有忧
朱平 姜锡详 黄伟明
■ 观众在静静地环境中欣赏着油画作品
■ 油画《胜利女神与豪迈女神》,作者彼得·保罗·鲁本斯 一六一八年
■ 油画,彼得·保罗·鲁本斯约在一六一一年画的他女儿《克拉拉·赛琳娜·鲁本斯的肖像》
  ◆ 朱平(本刊特约评论员)文 ◆ 本报通讯员 姜锡详 摄

  ● 话题背景

  最近,“鲁本斯、凡·戴克与佛兰德斯画派——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正在上海中华艺术宫第17号展厅热展,仅需20元门票就能欣赏到高质量的艺术作品,吸引了无数观众蜂拥而至。在艺术消费层次相对较高的上海,如此平价亲民的高雅艺术优势何在?平价背后又有哪些思考?

  【 高价也挡不住观艺展热情 】

  说到沪上最近的艺术热展,不得不提“莫奈展”和“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有意思的是,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展出理念:展出在热门商圈的“莫奈展”票价100元,充分体现了商业艺术特点;而中华艺术宫的“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仅售20元门票,体现了国家美术馆的使命——“重量级”和亲民。两场展出都受到了艺术爱好者的热情响应,不可谓不火爆。

  显然,真正有分量的不是票价,而是艺术展的真材实料,如今老百姓有越来越多对艺术的需求,而像这样能够不出国门欣赏经典大师作品的机会也在逐渐增多。在高价也挡不住热情的情况下,平价甚至免费的优势体现在哪里呢?

  【 平价拉近艺术与百姓距离 】

  找个工作日去“列支敦士登王室珍藏展”看看就会发现:即便是非双休日,游客人数依旧不少,其中有不少是大学生和退休老人,甚至还有中小学组织学生前来参观的。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好的艺术展无论票价高低都会去参观,但对于并不富裕的学生族和退休老人来说,平价展出能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上海每年一度的“博物馆日”总能让博物馆、美术馆人满为患,也是同样道理,半价甚至免费的机会才能让艺术参观成为市民休闲生活的一部分。诚然,要做到展馆免票或是展出不收费实属理想,但平价能带给市民的积极性无可厚非,让艺术不再遥不可及,是艺术欣赏普及化的基础。

  【 想说亲民并不是容易的事 】

  平价固然是件利民的好事,但收取门票有时也是无奈之举。门票不仅是为了维护展馆运营的举措,有时则是维护参观氛围的手段。一到夏天,那些实行免费参观的博物馆往往“人满为患”,有些人甚至天天要去一趟,可惜他们的“热情”不是给展品的,而是给了场馆的凉爽冷气和舒适的“躺椅”。博物馆对这些前来纳凉的人往往无可奈何,馆内的管理人员往往不多,多少有些鞭长莫及,而这样的现象确实大煞风景。

  平价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而定,同时需百姓自身提高相应的参观素养。作为艺术盛会聚集的上海,越来越多便利的参观条件还需市民更加珍惜。

  ● 题内话

  素养在哪儿?

  ◆ 黄伟明

  国内呼吁博物馆参观免费的声音早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现在也的确有越来越多博物馆实行了免费开放,或是将票价定得很低;但是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特展,尤其是来自海外的艺术展都收取门票,有些票价还不低。我想,这其中除了成本等客观因素,更重要的是“不敢免费”。

  去年轰动一时的“南京中学生埃及涂鸦事件”想必很多人还记忆犹新,当时在人人怒责甚至发动网络去“人肉”这位中学生时,我却更加感到深深的悲切:与其对着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发泄不满,还不如彻底反思一下我们国民整体的参观素养?这个孩子固然有错,却恰恰是社会素质教育不足的牺牲品之一。孩子的过失有家长和学校的教育不足的因素,更离不开整个社会的诸多不良“榜样”。无论是参观博物馆,还是参观旅游景点,随地扔垃圾、吐痰的现象司空见惯;破坏公共设施、在严禁拍摄的场所开着闪光灯猛拍的习以为常;更有甚者一到夏天就将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当做“避暑胜地”,自备零食、带好毛线,每天准点进馆“孵空调”,怎一个惬意了得!

  南京中学生埃及涂鸦的悲剧是一个血淋淋的教训,无论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到多少文化知识,都无法弥补他们缺少的来自社会的素质教育。不仅是青少年儿童,很多成年人甚至有过之而不及,行为方式一旦养成,要改起来甚至比孩子改更难。

  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市民的参观素养也应该与之共进地提升。一方面,开放低价或免费还需要馆方投入更多精力去劝止不文明参观现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参观者之间的相互模仿,将良好的参观习惯灌输给更多市民。溯游从之,道阻且长,良好参观习惯的养成必定是个“长期战”,素质提高,我们的国民艺术素养才能真正进步,博物馆免费开放才能真正成为艺术走向百姓的好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人物·动态
   第A14版:圈内圈外/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新民俱乐部
   第B16版:目击
本期导读
当高雅艺术降下“身价”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B01当高雅艺术降下“身价” 2014-04-12 2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