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话题缘起
近日,我们来到宝山区一家用集装箱搭建的创意园区,外面看一只只长长方方的箱子就这样码在那里,像一座座山、一座座等待运输的箱子山。当我们走进箱子,却发现里面确确实实是集创意、展览和展卖为一体的创意园。你被创意撞了腰没有?我们反正被撞着了,反复想着的就是“没有废弃物,只有没被创意照到的角落”。
■ 这里曾经是松沪铁路的仓储地,这里经历了数不尽的辉煌,但现在这里沉寂了,岁月的风吹雨打,让这里一天天破旧下去;但破旧的集装箱却让一群人灵感勃发,仿佛一夜之间,它变身成了环境友好的设计艺术创意园。
当年淞沪铁路沿线有太多的工厂仓库了,而今他们大都废弃。废弃物中,集装箱肯定算是大个头了。集装箱有大有小,但小的体积也在28立方米以上,大的可达86立方米,其长度则从近6米到近13米不等。看着眼前这些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想到它们曾经足遍五湖四海,货达海角天涯,心中油然生出敬意。
外高桥、吴淞铁路边的仓库,当繁忙渐渐沉寂,热闹复归清冷,集装箱们就成了各大仓场中最扎眼的累赘,扔了处理了那可得拿出一笔不菲的处理费用。用吧,怎么用呢?
偏偏有家公司看中了它,在仓场的水泥地上,电焊、刷油漆、铺装钢构,然后堆箱子,一层层,一只只,三五天一堆集装箱就码上去了,建造就进入了室内装修阶段;一样的粉刷油漆,一样的门窗地板,不几天,别有洞天的创意屋就成了,三层两千多个平方米的面积,功能当然是现代的,工作在集装箱里边与常见的写字楼并无二致;室内环境,枯山水味儿颇浓,还是写意的,三两笔点到即止,花花的石头绿绿的树儿景色还挺好看。
■ 废弃物利用其实应该叫再生资源艺术,因为万物从未消失,一切皆可再生。于是,西班牙人用旧钢管做出喷水的帆船,美国人用废弃的纽扣、夹子做成了“金门大桥”。
新世纪以来,人们的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废弃物的再利用已经成为很多市民的自觉行动,像卷筒纸芯变出人间百态的创意画面,矿泉水瓶子变身花篮之类已经在大城小镇常见,但是,面对长长的钢管、笨笨的机床之类,怎么办?
在西班牙,长长的钢管被扎成了帆船模样,一根钢管从船尾高高扬起头,奥妙就在于,当银色的水珠从钢管凿出的一排排整齐眼中喷涌而出时,水珠就吸附了环境中的串串银亮装饰湛蓝的海;夕阳里,水珠镀上了晶莹的鹅黄,夜色初上,暖暖的灯光从水珠中熠熠泛出,水帘软软地撒金泼银。
在旧金山,用什么样的方式庆祝金门公园的生日?美国艺术家用废品做出“最袖珍城市地标”,他们用收集到的废旧物品,其中包括纽扣、项链、衣服夹子等制成的金门大桥,食品包装盒、塑料盒等搭建的旧金山艺术宫和维多利亚式住房,而最具东方魅力的当属用旧电路板和麻将牌搭建的“中国城牌坊”。因为艺术家们意识到了:我们有能力毫无节制地消费,但我们有权利吗?我们可否用艺术创意来消化升华这些可再生的资源?纽约艺术家们做到了。
卫生纸筒当然也可表现宏大的场面。非洲大草原上的大象和长颈鹿、还有高高的猴面包树,紧张对垒的拳击台,生意不错的小卖部,巷子里杂耍游戏的孩童……法国艺术家安纳斯塔莎(Anastassia)有一天准备把卫生纸芯丢弃前突然想到,与其浪费,不如用来看看能做点什么?最终她决定剪一些造型再放进纸芯中,制作了很多不同场景的艺术品。透过光影,每一个纸芯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诉说一种心情:真所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 城市无权大量消耗资源,城市更有条件让资源再生,艺术创意在其中有着更广阔的空间,人们开始了再生艺术设计的马拉松。
在行动的不仅这些,早在1996年,当时创立刚一年的艺术节在巴塞罗那举办过一个场面奇特的艺术活动,名为“创意·再生艺术马拉松”。艺术家格拉斯请人将巨量的废弃物拉到活动现场,交给100位艺术家用于24小时的连续创作,艺术家们最终将一地垃圾变成了一件件艺术品。现在,格拉斯毫不怀疑可再生艺术已发展成全球性的艺术现象:“只要有废弃物的地方,就有再生艺术的用武之地。”
书除了看,还能做什么?37岁的德国艺术家亚历山大·科泽尔·罗宾逊(Keizer · Alexander Robinson)将书变成了一个个拥有固定主题的立体书雕,被媒体称为是将废物利用到了极致。罗宾逊说:“我用小刀将各个图案小心地切割出来,用插画来制作一个故事场景,切去其余的部分,让书变成一个有主题的立体书雕。雕好后,将整本书封起来,这样,这些书立刻变成了雕塑装置,以艺术品的方式闪亮登场。”罗宾逊的3D书雕在英国和美国展出,反响强烈。
废弃物还能玩出艺术流派,并且代代相传。当波普艺术的鼻祖安迪·沃霍尔创作他的《二百个坎贝尔浓汤罐头》和《玛丽莲·梦露》时,他可能想不到,多年后他本人也被“波普”了一把。最近,美国艺术家詹森·迈尔西埃创作了一幅以“坎贝尔浓汤罐头”为背景,用废弃的电池、手表、胶卷等制成的安迪·沃霍尔肖像,据说这些原材料都是沃霍尔本人丢弃的垃圾。
詹森来自美国旧金山,这位充满幽默细胞、极富想象力的前卫艺术家起先用豆子、面条制作镶嵌画,后来选用口香糖、巧克力豆之类的零食。明星们大量产出的垃圾激发了詹森的创作灵感,这些垃圾在他非凡的创意中成了艺术品,谁能说40岁的詹森·迈尔西埃不是个天才?詹森当然不必刻意去翻腾明星家的垃圾箱,明星们很乐意将这些废弃物便宜卖给他——毕竟,并非人人有机会看到这样一幅描绘自己的别出心裁的肖像艺术品。
● 评论
为何做?怎么做?做什么?
◆ 艾考
城市废弃物由创意而再生,这个话题每个走过或正在走工业化道路的城市都挥不去、绕不开、丢不下,当垃圾围城时,当环境恶化时,我们可否想到资源的再生利用?用废弃物经创意设计和艺术化来美化城市?唯有如此,城市才不会囚住我们,才能让生活更美好。
怎么做?艺术家当然是先锋队、主力军。我们的城市需要集结这些艺术家,定期或者定点开展再生资源的艺术创意活动,或者举办竞赛、征集活动,这样就可以加快好设计、好创意的诞生。
怎么做?当然离不开政府的倡议引导和组织。无论是我们身边的垃圾,还是废弃工厂、社区的再生创意,都离不开政府的决策指导;当政府吹响集结号,插上红旗,专门人才、市民百姓自然集合,他们的能量会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因为人人都有向善乐美之心,高手往往就在民间。
做什么?当然是化腐朽为美好,变垃圾为艺术品。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去年秋天上海举办的首届市民创意大赛,椰子壳变成了面具,茶叶罐变成了筷子筒,牛奶盒变成了小小的收纳盒,虽然仍是“入门”级,但谁能说能将半只椰子壳变成脸谱的人将来不是艺术家?!所以要鼓励,鼓励大家争当“一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