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热风
纽约艺评家指中国当代艺术家“趋同”
马琳
■ 双飞艺术小组 行为艺术,二〇一四
■ 行为表演&装置作品,二〇一一
  ◆ 马琳

  不久前结束的纽约2014军械库艺博会中,“聚焦:中国”(Focus:China)无疑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圈又一个热门的话题。“军械库”艺术展始于1994年,每年选一个不同的国家作为重点单元。2013年“Focus”单元重点展示的是美国的艺术(Focus USA),今年的聚焦单元是中国,由特邀策展人田霏宇(Philip Tinari)策划。田霏宇同时也是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他负责挑选了16个中国画廊参加,重点推出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这些年轻艺术家大多数从未在中国以外参展。田霏宇希望通过参展的这些中国画廊和中国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让纽约的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当代中国。他的愿望达成了吗?

  为什么要聚焦中国

  最初通过拍卖场进入纽约人视野的中国当代艺术,这次又仰赖新的资本力量在纽约引起关注。那么,西方视野为什么要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呢?据军械库的主管诺亚·霍罗威茨(Noah Horowitz)说:“选择中国是利用中国收藏家对西方艺术越来越强烈的兴趣以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蓬勃发展,虽然这个领域间或有赝品和拍卖丑闻传出。”伦敦的一位策展人肯尼·沙赫特(Kenny Schachter)说: “与中国联系是明智的决定,那里的收藏者们在最初惊人地支持本土艺术家之后真的开始接受西方艺术了”。

  画廊和非营利空间

  “聚焦:中国”单元包括16个画廊和4个非营利空间,它们挤在一个大厅里,就像整个艺博会一样有些断裂和混乱。展出形式多样,有装置、影像、绘画、行为艺术等。大厅的走道上摆着一些健身器材,一些观众正在兴致勃勃地跨上这些健身器。这些健身器其实是这次艺博会的一个委托作品,名叫《全民健身》(Fitness For All), 来自艺术家集体“政纯办” (政治纯形式办公室,Polit-Sheer-Form-Office), 这是呈现中国社区景观的一件作品。 

  展览形象代言作品

  徐震是今年军械库的委任艺术家,其作品被指定为展览的形象代言。他的油画模仿的是牙膏的质地,它被复制在贵宾卡上。在Pier94 展出了他的装置作品《意识行动》。在一个白墙围起的空间里,两个隐藏起来的表演者在里面时不时地向空中抛掷着各色雕塑,包括顶部有中国灯笼的罗马圆柱,或者高跟鞋装饰的结婚蛋糕。这件作品让人联想起毛里齐奥·卡特兰(Maurizio Cattelan)的作品,卡特兰曾为了让自己的全部作品从天花板垂下来而将古根海姆博物馆清空,在一个封闭的白色立方体中围住几个人,他们时不时地把雕塑作品高高抛起,让外面的人能够瞥见。由于里面的表演者抛掷雕塑的速度太快,外面的观众很难准确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因为它们转瞬即逝,就像是人们在艺博会上走马观花看艺术的方式一样。徐震在一次访谈中说:“我觉得这个艺术作品将非常契合军械库艺术展的背景,因为在展览上,人们走得很快,每件作品只看一秒钟”。

  年轻艺术家的作品 

  不过,更多是年轻艺术家的作品,也有几个比较有趣的展位。如空间站画廊带来的行为艺术。

  “双飞艺术中心”的几个年轻艺术家将展厅布置成如狂欢节疯狂的游戏厅,他们努力地向观众兜售他们带来的义乌小商品和混在其中的艺术品,参观者可以参与玩游戏并赢得奖品,中奖率号称99%,可获得录像作品片段等奖品。这个行为艺术很快招揽到眼球和生意,至少为疲劳的观众提供了一席玩耍之地。

  北京空白空间画廊主要展出了何翔宇的作品,一个用纯金做成的图腾似的鸡蛋盒靠在墙上,上面放着一个真鸡蛋。

  还有香港的安全口画廊带来的唐纳天的装置作品,两个智能吸尘器在一个散落着尖刺水泥球的展厅里漫游,艺术家意在强调西方国家军事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家居方面的发展是并驾齐驱的。

  “剪切+粘贴”艺术

  策展人田霏宇的目的是要“展现当代中国这35年的各种趋势和各种事件”,可是,西方的有些评论家并不这样认为。

  如赫拉格·瓦塔尼认为,田霏宇只是成功地证明了“中国也有它的抽象画家、行为艺术家、装置怪人、坏男孩艺术家和聪明的观念主义者”,证明了中国当代艺术正在向世界艺术的整体面貌趋同。

  《纽约时报》艺术评论人肯·约翰森(Ken Johnson)在颇为辛辣的评论文章《当代艺术就是“剪切+粘贴”吗?》中说,中国参展艺术家的很多作品“几乎没有任何东西不会被人误认为是一位年轻的布鲁克林艺术家的作品”。这在某种程度上道出了中国年轻艺术家的特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民图视绘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新民资讯
   第A12版:文娱圈
   第A13版:娱乐圈/人物·动态
   第A14版:圈内圈外/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视觉产生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12版:夜光杯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阅读/连载
   第B15版:新民俱乐部
   第B16版:目击
纽约艺评家指中国当代艺术家“趋同”
从鸡缸杯与定窑碗看藏家审美差异
微信拍卖前景是否可期?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纽约艺评家指中国当代艺术家“趋同” 2014-04-12 2 2014年04月1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