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真性”近视,是在充分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度也未降低,或降低的度数小于0.5度。而“假性”近视是指散瞳后检查,近视度数消失,呈现为正视眼或远视。
一般认为,这种可逆的近视,往往是近视发生、发展的初期阶段。处于两者之间,充分散瞳后检查,近视屈光度明显降低,但未恢复为正视的即为混合性近视。
家长及时发现近视的最初苗头,积极到医院治疗,大部分孩子的视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复。因此,在青少年阶段,无论是发生了“真性”还是“假性”近视,都应认真对待,防止近视度数进一步增加。 本报记者 金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