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
两句话,像极了一问一答,却是两个电视综艺节目的名字,据说,后者“拷贝”了前者。
说实话,比起最早的“八频道”“五频道”来,现在电视节目是大大地丰富了,上百个频道让人眼花缭乱,但有时,又让人觉得没什么看头,要么,20个“小燕子”同时十三点;要么,30个“甄嬛”一起耍心眼。综艺节目也是谁红模仿谁,一道选秀,扎堆相亲,见得还少吗?大家争着做“爸爸”,不稀奇。
电视节目模仿成风,说白了,也是利益驱动,创新成本高、风险大,抄袭则反之。可是,抄袭真的能带来利益吗?从长远看,未必。观众又不是傻子。
让人一声叹息的是,即使是那个被抄的“爸爸”,版权也是人家韩国的,只不过,这个“爸爸”比较有品,是付了版权费,因此,拷贝得理直气壮。
我们有那么多频道,独具创意的好节目,却少得可怜。创意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