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运动汇
     
本版列表新闻
~~~——听中国棋院原院长华以刚讲故事
     
2014年04月27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在于脑运动
——听中国棋院原院长华以刚讲故事
张建东 陶邢莹
■ 华以刚参加第28届中国天元赛开幕仪式
■ 看着本届天元陈耀烨(前)领军的一批新生代棋手叱咤棋坛,华老颇感欣慰
■ 少小离家,华老还是有很深的上海情结 本版图片 记者 周国强 摄
扫一扫添加新民体育微信公众账号
  无论讲棋还是处事,已经从中国棋院院长职位上退休的华以刚八段,总是和风细雨、温文尔雅。

  华老说,1988年被称作世界围棋元年,这是围棋第一次有世界比赛。而新民晚报社创办的中国围棋天元赛,始于1987年,比世界围棋元年还早了一年。1988年,新民晚报与中国围棋协会创办了中日围棋天元赛,开创中国媒体举办国际新闻棋战的先例。

  华老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天元的诞生,也见证了中国围棋赶超日韩的历程。“退而不休”的他,依旧心系围棋,提携后辈。

  我们就从28年前聊起。

  1  围棋天元的见证者

  “感谢新民晚报,过去28年对中国围棋的支持。”这是华老的真心话。

  那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时刻。1987年,在时任新民晚报总编辑束纫秋的积极倡议和支持下,新民晚报发起创办中国第一项新闻棋战——中国天元赛。当时我国的职业棋手,一年仅有三四场比赛可打,而且也没有“网棋”可下,新民晚报的这一想法,深得人心,双方一拍即合。

  由于时间仓促,当时即拟定3人直接参加:聂卫平和马晓春、曹大元,最后一个名额在16人的比赛中产生。华老透露,这样的安排难免引发队内一些不满,“但好在,围棋协会主要负责人陈祖德、王汝南等人有担当,有大局观,促成了比赛的顺利进行。”

  次年,围棋第一次有了国际赛事。华老还是见证者,可他心里不是滋味。当时国人还以为世界围棋高手都是日本人,没想到,1988年首届应氏杯,曹薰铉打败聂卫平夺了冠。“曹薰铉回到韩国时,在机场戴上了花环,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可谓凯旋。”在华老看来,当时两人棋艺旗鼓相当,只是聂卫平少许轻敌,“应氏杯的奖金有40万美元呢。从此以后,韩国围棋一直领跑。”

  2  年轻后辈的领路人

  1997年,新民晚报又创办了中韩天元围棋赛。“新民晚报不容易,尽管起初看着韩国人捧起奖杯,但新民晚报有耐心支持围棋赛。到去年中韩天元赛举办了17届,中国棋手首次以9比8反超,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华老继续娓娓道来。

  2005年,常昊在应氏杯上打败韩国人崔哲瀚,“这,是中国围棋反弹的转折点。”华老的语速,稍许加快,分明透露出些许激动。

  有一个细节,他一定要说。古力在同里中韩天元赛上夺冠后,在庆功宴上,当场拿起奖杯盛满了啤酒,并一干而尽。要知道,一个奖杯里的啤酒,可以抵上20杯!

  从常昊到古力,再到如今的陈耀烨、柯洁,每一个棋手的成长,都离不开华老关切的目光。

  此番来到第28届同里杯中国围棋天元赛,当外界将更多的关注投向陈耀烨九段时,华老非常关心小柯洁,将他拉到一边,询问情况。柯洁妈妈透露,这次从北京到同里,如何坐车、现场联系等基本事宜,华老都帮忙张罗。

  柯洁是谁?赛前,当大家对他感到陌生时,华老又帮忙介绍,“想当初,不满7岁的小柯洁初到聂道场,胖乎乎的,加之嘴巴又甜,颇招人欢喜……”

  身为上海男人,华老对自己的厨艺津津乐道。饭桌上,他向大家传授华氏招牌菜:四喜烤麸。绘声绘色的讲解,连端菜的服务员也听得入神。“最重要的是汁水收干的过程,这样才入味。”

  烧菜,是题外话。但从烧菜的过程可知,华老注重细节、体贴入微的个性,一如他对一代又一代围棋后辈的关切。

  3  绘声绘色的解说员

  30岁以上的围棋爱好者,很多是听华老的精彩讲棋而欣然入道的。

  华老爆料,曾有棋迷写信到中国棋院,强烈要求他和徐莹搭档:徐莹和其他人组合,怎么看也不像“原配”,只有和华以刚在一道,才像是“夫妻”。讲起这个段子,华夫人在一旁听了,也笑得开怀。

  华老的讲棋风格备受推崇。他经常会结合典故甚至笑料讲解,即使不太懂棋的观众也能乐在其中。凡是听过华老讲棋的人,都知道他会强调自己的水平并不比对局者强,相当谦虚。

  很多不会棋的观众,也喜欢听他讲棋。华老透露:“北京有一位记者曾经对我说,他家里有两个人最喜欢听我讲棋,一位是他的岳父,一位是他岳父的保姆,他们只要看到电视中有我讲棋的节目,就不会换台。我问这位记者,他们会下围棋吗?这位记者说,不会,他们只是喜欢听。我觉得这是对我几十年讲棋最大的褒奖。”

  “每次节目开始前,我都会说,各位棋友大家好;而很多人都喜欢说,各位棋迷大家好。一个‘友’字,一个‘迷’字,这两者的区别大家应该很容易明白,这就是我与别人讲棋的区别。”

  4  群众体育的推广者

  今年4月3日,原全国政协委员华以刚被请到全国政协座谈会上发言,他的题目是:生命在于脑运动。

  这个话题,是华老最爱谈的,“人老先老腿?窃以为,人老先老脑。”华老告诉记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国已有84%的省区迈向了老龄化。华老还透露,聂卫平动过手术后,有一天嘱咐华老:“身体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保持运动。”

  离开围棋一线的华老,更关注群众体育中的老年人这一群体。只要有合适的场合和平台,他必然推广“生命在于脑运动”。“我推荐智力运动,围棋、象棋、桥牌等等,都能帮助老年人手脑并用,延年益寿。”华老还呼吁,体育主管部门应该设计安排更多给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场地,“智力运动室,建议不一定叫‘棋牌室’。现在叫棋牌室的,基本上就是麻将室。”

  实际上,早在1994年4月3日,华老在《中国体育报》专栏中,第一次提出了生命在于脑运动的话题。“整整20年,我一直在强调这个话题。虽然我的能力有限,但只要有平台,我一定要呼吁。”

  “要像经营你的事业一样,经营好你自己的健康。”在同里的三天,华老逢人便说。 

  本报记者  张建东  陶邢莹 

  华以刚

  ■ 1949年4月3日生于上海

  ■ 1982年被授予围棋职业八段

  ■ 曾任中国围棋队领队、中国棋院院长,现任中国围棋协会副主席。是与陈祖德、王汝南齐名的中国“围棋三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家装专版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新闻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运动汇
   第A14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5版:东方大律师
   第A16版:新民法谭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生命在于脑运动
新民晚报运动汇A13生命在于脑运动 2014-04-27 2 2014年04月27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