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自己的健康何裕民教授健康新宣言何裕民 倪红梅
23.静坐冥想,值得推荐的另类运动
户外运动:适度最好。近年来,“迈开腿”的传播,导致了户外养生运动在一些中老年人当中已经比较普遍。特别是一些生了病的(如癌症)患者,常坚持做郭林功、太极拳、户外竞走等活动,这是好事情。但活动的另一方面,须注意任何事情都要有“度”,我们已经发现户外剧烈运动导致猝死的好多起案例。
这个“度(或者说注意点)”至少包括三点:第一,这种健体运动是细水长流才能起效的,故只主张适度而为之,不能太过分,每天1~2个小时足够了。有些人急于求成,一练功就是4~5个小时,练得疲惫不堪,体力入不敷出;这同样犯了错误,欲速则不达。
第二,所有的为了强体的锻炼都不主张过分,且反对大运动量的剧烈活动。新的研究表明:人体所有的器官都有寿命,剧烈活动后会造成伤损。比如,会使得你的关节使用寿命缩短,并落下许多其他病症,包括关节增生、骨刺等。
第三,不是必须每天像工作一样,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去练,运动要看天气,阴霾天就不主张外出活动。上海已接连发生了七八桩一早出去晨练而猝死的,等清洁工清扫时发现已经死亡。因此,尤其是雾霾天、太寒冷的天不主张外出锻炼。冬天的外出锻炼的原则,中医学强调的是“必待日光”,一定要太阳出来,可以在太阳刚刚出来时或在太阳下山前出去活动活动,锻炼锻炼。
总之,运动也要掌握“度”,不是越多越好,量越大越好,而是适度最好。
静坐冥想,值得推荐的另类运动。中国古代文人就有静坐养生的传统。静坐冥想不仅可以改善机能状态,还有助于抗压,消解不适等诸多功能,对于知识分子及中老年人尤其适合。新的研究表明:还可以训练人们的心灵,一定程度改变脑部的功能状态,从而起到较为广泛的保健功效。
研究证明,静坐放松时可促进各种生理变化:包括降低氧气消耗量,加快二氧化碳排除量,改善呼吸速率、心率、肌肉张力和交感神经活动紧张度等;并能影响脑部活动,尤其大脑边缘神经系统,促使新陈代谢、血压、呼吸和心跳速率的逐步放慢。而且,静坐冥想的确可以缓解轻中度的疼痛,消解焦虑,甚可有防止抑郁症之效。因此,近年来,静坐已经从早期追求松弛,转为预防、延缓或控制高血压、心脏病、偏头痛、慢性疼痛甚至癌症等疾病。
鉴此,静坐冥想是值得推荐的现代人群运动保健方法之一。
起居有常。人是进化的产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人适应了天地日月的周期性变化,产生了相应的生物学节律。这个生物节律,确保了人体诸多机能的稳定,从而维护了全身状态的良好;违反了这个生物节律,就是中医学通常所说的“气机紊乱”,它是健康的大敌。“气机一乱,百病乃生!”中医理论如是说。
笔者经常提起一个比较特别的病人,他自称是“老布”,2008年48岁时,被确诊为晚期膀胱癌,现在康复得很好。他回忆自己生膀胱癌的原因是:“白天不知夜的黑”!天天日夜颠倒、整晚不睡,白天呼呼大睡;生癌前总共喝了10万杯啤酒,10万杯咖啡,3650餐洋快餐……最后,如此生活给他的结局是晚期膀胱癌。当时,医生明确告诉他,若不做“阉人”(不手术全切),活不到2009年春节。他不信这一套,更不愿意接受“阉割性”的全切手术。痛定思痛,当他恢复了简朴的生活方式后,情况逐渐有所好转,现在,五年多过去了,他既没有手术,也没有化疗,更没有放疗,却已经康复,且写书、出国旅游,优哉游哉。
回过头来总结:生活起居必须形成规律。这个规律包括作息起居,包括一日三餐,也包括讲究生活多方面的节制与规律!若持续地生活在无规律状态,稳定的生理机能便无法建立,日积月累,终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的接连发生。
改变不良习惯。改变不良行为,已是老生常谈,比如戒烟限酒。大家都知道:烟龄越长,寿命越短!美国通过有效的戒烟行为,大大降低了肺癌和慢阻肺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而反观中国,这二三十年间肺癌及慢阻肺的发病/死亡率都在快速飙升中,因此戒烟是绝对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