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6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扎特之夜
任海杰
  任海杰

  作为音乐爱好者,刚入门或平时听得最多的,往往是莫扎特。然而,不知什么原因,现场音乐会上我们能听到莫扎特的机会并不太多,整场音乐会演莫扎特的,更少。也许,要表达出莫扎特的味道,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不久前上海大剧院的一音乐会,难得的是一场名符其实的莫扎特之夜:由伦敦莫扎特演奏家乐团演奏,曲目是莫扎特《第三十八交响曲(布拉格)》《第二十五钢琴协奏曲》《第九号小夜曲“邮号”》。乐团音乐总监杰拉德·科斯坦指挥。

  伦敦莫扎特演奏家乐团被公认为英国最好的室内乐团之一,既然冠名为“莫扎特”,自然是最为擅长演奏莫扎特的作品,多年来还出版过许多莫扎特作品的唱片。杰拉德·科斯坦原是位小提琴好手,后改行做指挥,尤其热衷于歌剧,他上半场一开始指挥“布拉格”,明显强调交响曲结构中的戏剧性和强劲的张力。伦敦莫扎特演奏家乐团共有二十五位左右成员组成,比较符合当时的乐队编制,在听惯大乐队编制的今天,乐队所发出的音响就显得尤为“精瘦干练”。

  上次在东方艺术中心听过郑明勋指挥法国广播交响乐团协奏、陈萨主奏的拉威尔《G大调钢琴协奏曲》后,即感到陈萨已进入了艺术的自由王国,进入了成熟和独具特色的境界,她这次演奏莫扎特“二十五”,举重若轻,落指洒脱,音色清雅,不炫技,不做作,自然而然,诗情画意,并由此柔化了指挥和乐队有些强劲的一面——可以说,陈萨主导了此晚的莫扎特“二十五”。

  我曾在一篇谈交响乐的文章中说到,在管弦乐领域,莫扎特最好的作品是他的嬉游曲和小夜曲,在交响曲方面,其成熟和高峰,是由后来的贝多芬去完成的。本场音乐会,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下半场《第九号小夜曲“邮号”》,莫扎特的配器如行云流水,浑然天成,精妙无比,洋溢着轻松、典雅、自然、流畅的意蕴。在第三乐章“协奏”、第四乐章“回旋曲”中,长笛、双簧管、大管……都有着非常美妙的旋律和对话。最妙的是,本曲标题“邮号”,但在总共七个乐章中,一直到第六乐章“小步舞曲”的第二个三声中段,邮号声方才“千呼万唤始出来”——此时,吹奏邮号的乐手从乐队中站起身,如歌的旋律顿时如徐徐春风,迎面拂来,令人心花怒发,陶醉不已。莫扎特让人领教了其幽默俏皮的一面。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新民资讯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广告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长三角
   第A12版:综合新闻/长三角
   第A13版:夜光杯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阅读/连载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8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19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0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1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2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3版:2014巴西世界杯特别报道
   第A24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康健园
   第B02版:医苑/康健园
   第B03版:康健园/保健
   第B04版:康复/康健园
   第B0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B06版:互动/新民健康
   第B07版:专版
   第B08版:专版
九十感言
芦苇风筝
《金山印迹》之贺
书法
莫扎特之夜
暮春西湖寻梦
陕北羊头汤
新民晚报夜光杯A13莫扎特之夜 2014-06-30 2 2014年06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