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茶园总面积、亩产量和单价,还是总产量、总产值、出口总量,安溪都曾做到“全国第一”。最高峰时,茶园接近百万亩。然而,单一品种、连片种植、无休止扩张,也是大规模、频繁暴发病虫害的温床。广施农药,病虫也有了耐药性。农药残留、水土流失摆在了面前。
类似“规模做大反陷尴尬”的例子不少。相邻的芦柑产地永春县,当年一股脑几十万亩种下去,如今也面临同样问题。
时至今日,不少人甚至一些主管领导,谈到现代农业张嘴就是规模化。在一些地方,大棚不搞到百亩以上就得不到补贴,基地不搞到千亩以上就报不了项目。似乎没有规模就干不成事,至于规模以后怎么弄,就想得少了。
对规模化的路径依赖,还普遍存在于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等诸多方面。难怪有许多地方,眼看着农业患上“农残”病、工业患上“模仿”病、城市患上“城市”病,还是走不出规模化的迷思,在歧途上不知止步。
安溪县2006年起开始退茶还林、压减了茶园规模后,农残难题迎刃而解,芦柑还被视为生态产品,在市场上红火得不得了。实现跨越式发展,更不能缺了打破路径依赖、杀出一条血路的信心、智慧和勇气。(赵鹏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