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这几年也开始有创意市集了。有机食材、古董、衣饰,闲置的日常生活用品林林总总摆满半条街或者一个院落。那种活泼的气氛很吸引我,每次看到年轻人在市集上展示他们的产品,总会欢喜地凑上前去。要知道,以创意和设计维生并不容易,需要身体力行的勇气和执著。而逛市集的我,只要一点玩心就够了。
常年在杂志上开美食专栏的女子,摆出的货物果然不同凡响。柳宗理设计的黑色木柄刀叉。木头的质感,让不锈钢的寒气一下子收敛,握在手上不重不轻分量正好。黄铜的开瓶器和锅垫,放在桌上就是艺术感十足的摆设。很久没有买过本子了,看到《汉声》杂志设计的蜡染笔记本却忍不住停下了脚步。笔记本封面的纹样取自麻江绕家的蜡染布,以素净的牛皮纸面为布,用油墨模拟木蜡,绘制出朴拙的凤凰花纹。摊主说,从本子底部渐次晕染上来的蓝色,如同将蜡染布放入染缸的过程。本子内页白底蓝边的设计,让我想到一个作家的专栏名——“纸上染了蓝”。上海外国语大学毕业的美女“制皂师”,每次出现都伴随着一竹篮的香皂和香薰蜡烛,而我总疑心自己一脚踩入了一个芬芳的梦里。自从认识她,我渐渐扔掉了一大堆瓶瓶罐罐,自顶至踵只需要几块手工皂。
相比阳光下的集市,冷清没落的老式商店街别有另一番红尘情味。在网上看过几张老商店街的海报。画面上是独坐的卖棉线的老婆婆,底下印着几行字:“手艺的问题尽管问,不然我就忘光啦。”“虽说把客人当神没错,但来过我店里的客人差不多一半都成仙了。”白发稀疏的老汉的背影,正在往下拉卷帘门。“不干了,现在开始玩。”一点幽默,一点辛酸,一点放下的自在。
赶集逛街,于我就是寻常巷陌中的小小旅行。我这个又贪又爱的观光客,就算什么都没买,却是什么都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