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语中的
艺术影像与城市气质
杨羽
■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在火车站背后》1932巴黎
  ◆ 杨羽

  中国首个专注于艺术影像的国际博览会,也是亚太地区级别最高的艺术影像博览会——“上海艺术影像展”于9 月 5日至7 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为什么这个由世界摄影组织及蒙哥马利和华谊兄弟时尚共同主办的展览选择上海来举行这次展览,个中原因有许多,但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这就是“上海这座城市既传统又摩登的迷人气质与当代摄影完美融合。”

  上海是中国摄影的发祥地之一。在中国摄影百年历史中,上海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摄影师都是从上海走出,如:丁悚、郎静山、金石声、庄学本、张才、沙飞、吴印咸、叶浅予等人,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观看角度与视觉风格,编织起一部内容丰富的上海视觉记忆史。

  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是,摄影师这个群体往往和国际性的大城市密不可分:在纽约,不仅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摄影师,而且纽约摄影学院,还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摄影学院,其培养的成功摄影师数量之多,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家学校能望其项背;夜幕下的巴黎,曾经是多少摄影师最钟爱的地方,而寄居于此的摄影师也最终从巴黎走向了世界。

  就摄影史而言,城市无疑是摄影师创作的最好舞台。在一座有内涵的城市中,光、色调以及其中的人,每时每刻的状态都不一样,这些变化对于摄影师来说无疑是最为敏感的。摄影师定格的不仅是画面中的人物或景物,更是这座城市的脉搏。生活中短暂的惊鸿一瞥,也许就是艺术最感人的那一部分;对于这座城市来说,来自全球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也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这座城市。今天,当专注于艺术影像的国际博览会来到上海的时候,究竟会如何影响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人们呢?

  艺术影像虽然不像纪实照片,能够让人一下子看懂。但是对于摄影师来说,摄影的过程即是艺术创作,借此表达他们的思想和创意。我们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在于缺乏一个系统的标准。许多艺术影像鉴藏的理论都是由海外创立,就连艺术影像的拍卖定价权都在海外,这也难怪在2011年,当著名摄影家安德烈亚斯·古尔斯基拍摄于1999年的《莱茵河Ⅱ》,以433.85万美元的价格成交时,许多人都感到疑惑,为什么一张被“PS”过的照片还能卖这么高的价钱。

  今天,当这么多优秀的当代摄影作品来到申城的时候,无疑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学习机会。特别是来自全球的摄影名家们更是会在申城进行一系列的讲座,能让我们听到不同的声音。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摄影之于城市,不应是一种对于城市景观的宏大叙事,而应采取某种解剖般的切入方式,抓取代表城市“当下”特质的瞬间。摄影师取什么景,怎么拍,都有很强的主观性在里面,关键是这个相机后面的人到底要做什么,这是每一位观众都应该去进行独立思考的。

  虽然展览只有短短的三天,但是我们期待着人们对于艺术影像的关注,能够从这三天开始。我们更期待着越来越多的摄影师能在上海寻找到他们创作的灵感,也通过他们的作品来影响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人们。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拍卖
   第B12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美术馆会变成怎样?
怎样让“鉴定”更靠谱?
艺术影像与城市气质
“学术”可以如此“艺术”
新民晚报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B04艺术影像与城市气质 2014-09-06 2 2014年09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