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评论·专栏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09月06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余烬录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李泓冰
  李泓冰

  中秋快到了,端的是浩魄当空,秋澄万里。“八项规定”果然抓铁有痕,让每逢节庆就潮水般涌起的公款送礼戛然而止。国庆、春节、中秋,每到佳节禁令频,公款月饼自然也在“负面清单”之列。不由让人想起唐人李朴咏中秋的诗句,“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曾经,动辄上千元的豪华月饼盒中,居然搭配名酒、珠宝、工艺品,让月饼蒙上“腐败道具”的恶谥,以风雅之名,遮贿赂之实,把个月圆花好,做成了月黑风高,活活地败坏了中秋节的清雅美妙。中秋一过,礼品使命完结,风光了半个月的月饼便倏然不知所终。有调查说,七成左右的精美月饼盒,从礼品变成了垃圾,没送出去的月饼也直接碾成了肥料——仿佛一夜之间,身披婚纱的娇俏新娘,就成了蓬头垢面的弃妇。

  这样的中秋,让我们愧对曾经悠然举头望明月的先人。

  月饼企业的无奈,让人听出一丝希望,“我们现在都在做老百姓吃的月饼了”。百姓也心领神会,散装月饼销路不错,像品牌鲜肉月饼,居然排起了和世博会媲美的长队。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被清洗过的中秋,终于有干净醇厚的月饼味道了。再得寸进尺一点儿,曾辗转于屈原李白李清照唇齿之间的月亮文化味儿,能否也卷土重来?

  一直以为,朗照乾坤的月亮,有一大半属于华夏。那一缕淡淡的月光,虽远而弥近,似疏而实亲,早被先人渗入魂灵、拢在怀抱、噙香口角。试问,同样沐浴月光,又有哪个民族,曾给它起过上百个表字、昵称和小名儿?“金蟾”伴“玉兔”,“清虚”纳“广寒”,“素魄”影“桂宫”,“望舒”共“婵娟”……中国的月亮,不但入诗入骨入相思,还亲切到可以入口入味入肝肠,“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月亮更有堂皇正大的意义,华夏传统中,中秋拜月,与春节祭祖,同样是郑重其事的礼仪。在古代,它更仿佛是民间狂欢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何等兴奋热闹!

  中秋节的文化意味,而今面临分崩离析。郑重的拜月,狂欢的“玩月”,而今安在哉!

  老祖宗当年是用一种轻松的、活泼的、健康的心境,设计并享受着中秋带来的快意人生,而游子们因此才会在这一天倍添故国家人之思。中秋,已成中国文化的醒目符号,承载的是融入骨血的天人合一、重情重义、锦绣文章与风流蕴藉。

  现在,曾经蒙尘的中秋,开始洗去恶俗。但是,节日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信息、娱乐精神,尚未复苏。

  在干净的中秋,不妨细嚼月光,或能嚼出中国人那活泼昂扬的文化气韵,嚼出一缕来自文化传统、浸润和洗礼今人眼睛和心灵的远香……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要闻·新民观察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中国新闻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拍卖
   第B12版:邮珍赏析/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家装专版
论核心价值观要求的大德、公德、私德
新《官场现形记》?
不怕神对手就怕猪队友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新民晚报评论·专栏A02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2014-09-06 2 2014年09月06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