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之一《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着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钧。”(译文:在生活中到处能发现诗,不需要挖空心思追寻,顺应情理写作,就能着手成春。作品自然如花儿适时开放,又好像四季岁月更新。生活中得来的领悟不能被人夺去,勉强搜取材料就会陷于窘困。高雅的人身居空山,雨过以后采集野萍。这一切都真切自然,就如同天体默默地运行。)这是文学上对“自然”的解释。
哲学上可以这样来别解,将“自然”分析:“自”是鼻子,在母体中最早成形为婴儿;“然”是样子;意思就是回归那种“无善无恶”的婴儿样子。如《老子》中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个顶针式的句子恰好形成了一个回环:“自然”即老子的“婴儿”之喻,也就是“返璞归真”。因此说,“自然”是关于人生回归的一种哲学的最高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