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惠的DIY
中央商场不但销售物美价廉的小商品,也供应很多半成品,老百姓买了这些零部件可以自己加工、装配。当然,在价格上也更加经济实惠。
池福群老人回忆说:“商场里那时候卖洋娃娃玩具零件,许多小姑娘喜欢自己做。这样的一个娃娃,比方正规商店说卖十块,它这个只要一块钱。眼睛可以活动,它睡倒的时候眼睛闭起来,立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睁开来。”这种玩具娃娃,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人的宠儿。在很多老照片里都能觅到她的芳踪。当年结婚的时候,如果有这样两个漂亮的玩具娃娃放在床头,是很稀奇的。
1960年代,收音机已经算得上是家里的大家电了。那年头很多人买不起,就自己组装。上海人大多心灵手巧,有自己动手的习惯,用现在的话来说叫“DIY”。在中央商场,收音机“零卖”加“团购”,最多时一天能销售上千只。中央商场的老顾客徐学仁就曾经DIY过收音机:“这个就是老早的晶体管收音机,现在是不稀奇了。那时候谁家里有这个东西,很吃得开的。我们这些学生都喜欢装收音机。那么一般电阻、电容,都是到中央商场去买。但是最紧张的是喇叭,你全部装好了,缺一个喇叭,这个收音机等于没有用。喇叭供应是很紧张的,中央商场过一个阶段会卖个比如十几只出来。那个时候它不是一开门就卖,有的时候下午卖掉了,一会儿上午十点钟卖掉了,吃不准的。那么一直去候在那儿看看,买到是高兴得不得了。”苑国忠也说:“跑到中央商场,你要买一个电阻,买一个电容,里三层外三层的人,没有半个小时不要想挤进去。”这样一个收音机由自己DIY组装好,大概需要16元。更有手巧能干的人,还用木头油漆好做成外壳,甚至雕刻上商标。乍一看,跟原装的收音机一模一样。
除了洋娃娃、收音机,甚至自行车都可以DIY。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在上海一度供不应求,需凭票购买。而上海生产的凤凰、永久牌自行车更是一票难求。对于很多人来说,在1970年代拥有一辆自行车,是比较奢侈的想法。一般28吋的自行车售价在一百四十元以上,而当时学徒工每月的工资只有17块8角4。但是在中央商场,不仅可以以七折的价格,而且不需要凭票就能“买”到一辆自行车。这是怎么回事呢?池福群解释说:“我们中央商场还卖自行车的零件,假如是有点瘪掉了,或者是油漆漆得不好,但是它的质量还是比较好,经得起使用。像永久、凤凰,他们厂里面换下来的,或者是生产当中产生的一种废次品,或者是残次品,我们卖这些零件,有一些消费者,他能够利用这些物资,来成功装配一部自行车。”
当年27岁的方元衡从中央商场淘来零部件自己装配起一辆“宝贝”自行车。他回忆道:“我是1970年到江西去插队落户的。1977年8月13日,当地的上山下乡办公室,就叫我到上海去采购自行车零件,我是在中央商场买的。”而要装配成功一辆自行车,起码要在中央商场里淘上半年时间,最难买的就是车架。当年的老顾客徐学仁对此深有体会,他说:“为什么要买这个三角架呢?因为三角架上有一个钢印,相当于户口。你有这个三角架的钢印,这部自行车装好以后,到公安局去就好上牌照了。没有三角架上面的钢印,这部自行车装得再好也没有用处,就是黑车。”当年的爱车一族都知道,从中央商场里淘来的这些便宜的自行车零部件,虽然有点瑕疵,但却是正宗的,在三角架上都刻有标明出身的钢印,绝不会是假冒伪劣的货色。
同样是用从中央商场买来的处理品零部件,心灵手巧的方之明组装了一台电风扇。1970年代,一台落地电风扇的价格将近两百块钱,是他半年的工资,然而,他用从中央商场里淘来的零部件,自己动手,只花了几十块钱。在那个人们还摇着蒲扇乘凉的年代,方之明却享受着电风扇的阵阵凉风。直到现在他依然宝贝这台DIY的电风扇:“我爱人要扔掉几回了,搬家要处理掉它。我说我不舍得,因为都是花了自己的心血,记录了那段时间的历史。”
的确,在那个什么都缺的年代,中央商场创造了一个什么都有的“传奇”。它是当年上海人生活的真需要,也是上海人勤俭、实惠的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能工巧匠
除了经常能淘到等外品、便宜货之外,中央商场最具特色的服务是它的修理项目。用当时老百姓毫不夸张的说法是,把修不好的东西带到中央商场去修,如果中央商场还修不好,那就彻底死心了。中央商场是靠卖二战后的美军剩余物资起家的,为什么会成立维修部门呢?因为这些洋百货和舶来品售出以后,一旦坏掉,全上海滩无人能修,顾客只好回来求助中央商场。中央商场维修公司最初只是一个修配门市部,条件极其简陋,却是诸多能工巧匠的藏龙卧虎之地,这其中有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苑国忠兴致勃勃地回忆说:“很多传奇的人物,比方说有一个老师傅,原来是圣约翰大学无线电专业的,毕业以后,去投靠国民党的军队,被派到山东的小地方做了电台的台长。后来解放军打过去了,一解放,问他是什么地方的,他说我是上海来的,就发了几块大洋让他回去。回去以后要谋生计,中央商场地方好、大,他后来主修变压器。有时候人家拿来的东西烧得一塌糊涂了,上面一点也看不出了,但是只要拿到他这里来,他肯定能帮你修好,很神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