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副总裁、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用“振奋人心”来形容读后感。他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上海是第一个出台实施意见的城市,这对身为金融中心的上海意义深远。
他提出,目前中国经济处在回落中,融资难、融资贵是困扰经济的一个因素。上海在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一是自贸区是改革和开放的平台,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如在自贸区内可以建立各种交易所,发挥资本的功能,能源期货交易、国际商品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都可以在自贸区内先行先试;二是上海与香港建立“沪港通”的推进工作在顺利进行,对做大做强上海的资本市场有积极意义;三是上海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向服务型政府转型,在《实施意见》中得到充分体现。这33条实施意见,包含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股票、债券和商品期货市场发展方面,都有详尽的措施。
《实施意见》还提到,要提高挂牌上市的质量。股市要走好,需要企业本身有好的成长性,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他相信,《实施意见》下一阶段会得到进一步落实,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是一个利好。
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认为,《实施意见》具体涵盖内容相当广泛。上海当前面临一系列重要的发展机遇。金融改革主要做什么?一是市场化,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二是更多的金融创新;三是对外开放。
他指出,在金融市场化问题上,最重要的是IPO的注册制改革。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话题当下很热,中国未来要靠创业和创新,这离不开一个成熟、发达、自由的资本市场。需要大力进行资本市场法制化建设。自贸区经过一年来的摸索,试验框架越来越清晰。简政放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的监管,上海自贸区在这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如果能做到对自由账户的风险把控到位,将来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提出,《实施意见》体现了上海在金融方面的雄心。作为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的发展目标是“伦敦+纽约+新加坡”。伦敦是外汇交易中心,纽约是资本市场中心,新加坡是财富管理中心。变化的催化剂,在于去年到今年发生的三件大事:自贸区、沪港通和金砖银行。上海的发展空间因此而实质性打通了。
本报记者 谈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