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什么店最多
顾土
  ◆ 顾土

  街面两侧最多的原本应该是店铺,但我小的时候,临街的不是大院就是小院,或者干脆直接就是住家。那个时代,店铺很缺,饭馆缺、粮店缺、理发店缺、副食店缺、澡堂子缺、旅店也缺,缺了很多年,还是照旧,后来才明白,这是计划经济的原因。

  改革开放,尤其是市场经济以后,缺什么,就会迅速补什么,直至过剩。最先冒出无数的饭馆,虽说烹调水平参差不齐,但起码免去了站在别人身后等座位的尴尬。往后是理发店纷纷改名为美发店,雨后春笋般诞生,内容也增添了许多,不但美发,还美容、美甲,而且捶背捏腰。副食品店最后都被超市所取代,其实再称作副食也欠准确,因为副食早就变成了主食,而从前的主食,也就是粮店里的那些内容,一概成了超市角落里的物品。至于粮店,不知什么时候就已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从前去粮店必须推车,或是骑个自行车,假如什么车都没有,那就往肩上一扛。在我住的这座城市,那时无论买粗粮细粮,都是购粮本、粮票、钱三合一,缺一不可,所以想多买半斤也不大可能。买粮食用的是白布口袋,拿细绳在口袋上一扎,再往车上一放,这可是全家的生命,无不小心翼翼。站在粮店门口望去,骑车而来,推车而去的比较多,而推车的标准姿势就是:左手扶把,右手按住粮食口袋,侧身蹒跚而行。

  上世纪90年代以后,是澡堂子大发展的年代,举目一望,洗浴中心、水城、大众浴池遍布各个角落,后来,或许是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淋浴和浴缸的缘故,许多浴池纷纷关门,代之而起的是温泉、桑拿,洗澡还管饭,当然,门票价格也随之上扬了。当时,旅馆、旅社及其翻版招待所尽管少了许多,但宾馆、饭店、酒店却无处不在,除了叫三星、四星、五星的,还有被称为准五星、超五星、六星的。按五星级标准建造的,这也是一种自我形容,言外之意就是,别看不是五星,但实际与五星一样。

  新世纪以来,我发现,药店遍地开花,大概在许多生意人看来,什么都不如药好卖吧。与药店差不多的,或者更多的,是房屋中介,几乎走几十步就可以看见一家,门窗里挂满了户型、面积、价位,门口则聚集着一群上着白衬衣、下穿黑裤子的年轻人,个个口若悬河,嘴里都是性价比。还有一种店,不知为什么也有那么多,这就是烟酒铺,里面不但出售还回收。我家居住的这条街上竟然达到11家,每家都占据着好位置,里面尽管冷冷清清,但可以常年坚挺,一副来不来无所谓的模样。他们的生存之道,我至今不大明白。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读者之声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新闻面对面
   第A08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上海市第十五届运动会会刊
   第A12版:体育新闻
   第A13版:体育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文娱新闻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广州的江边
什么店最多
无题(367)
吴江黎里端本园
西 栅
精神世界的外存
礼拜五
新民晚报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B06什么店最多 2014-10-12 2 2014年10月12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