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君子之德风”
白子超
  白子超

  颜渊篇载: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鲁哀公时任正卿,执掌鲁国国政;起码形式上对孔子比较敬重,派人以重礼请周游列国十四年的孔子回国,以国老之礼相待。无道、有道,从语意看似指执政者,而非一般坏人、好人。就,趋向,依从,迁就。君子,指上位者。小人,指普通人。上,古本作尚,加、加上之义。偃,倒伏。

  用现代汉语翻译此章:季康子向孔子请教治国方法时说:“如果杀掉无道之人,成全有道之人,怎么样?”孔子回答:“您主持国政,哪里用得着杀人呢?您真想善政,民众就会好起来。上面的人德行就像是风,民众德行就像是草,风加于草上,草必然随风势而伏。”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这是人类社会始终一贯的现实,一切稍有眼光和头脑的人都会看到并总结出来,何况是睿智的孔子?百姓品行怎样,社会风气如何,主要取决于在上位的执政者,看他们自己的言行,以及他们制定的政策。小国寡民时代尤其如此,人治、礼治社会尤其如此。

  其二,孔子虽然重视要按西周礼法立国,即所谓制度层面的建设,但更推崇道德。可以说孔子是道德至上主义者,他把道德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孔子的道德论说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但需指出,其理论在实践中存在难以克服的困境。

  第三,此章又一次透露孔子的非暴力倾向。八佾篇载,孔子说歌颂舜继承尧的盛德而致太平的《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说表现周武王以征伐取天下的《武》乐,“尽美矣,未尽善也”。可以说这是孔子对“以暴易暴”(《史记·伯夷列传》)的武王婉转表达的微辞。一方面,孔子对武王的功绩充分肯定,一方面,情感上有些遗憾。孔子对季康子说执政无须暴力,不必杀人,虽是特定语境中的言辞,但毕竟显示出非暴力意味。历史地看,孔子的非暴力倾向具有两面性,此不赘述。

  此章应与书中前两章合读。一是季康子问政,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的意思就是正,您带头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一是季康子忧虑盗贼多,孔子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假如您没有贪欲,就是奖励偷东西,也没人去干。三章文字意思十分明确,执政者的品质、道德是治国的决定性因素。这是孔子“德治”思想的体现,处于第一序位。

  孔子的“德治”思想有极大的局限性,同时又有永久的合理性,故今之强调“法治”,亦不可忽视德治。讲“德治”,首先需要明白“君子之德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百姓故事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国际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活力上海/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新民图视绘
   第A15版:新民资讯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新民教育/招生培训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上海珍档/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留学热点/人才专版
红楼蟹宴
“君子之德风”
深秋听虫鸣
名人效应
静安诗草
乐水图(中国画)
去高邮寻访汪曾祺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B03“君子之德风” 2014-10-26 2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