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1:文娱圈
     
本版列表新闻
~~~——追记昨天去世的著名歌唱家王昆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白毛女》歌声将伴她远行
——追记昨天去世的著名歌唱家王昆
王剑虹
■ 王昆生前与“关门弟子”豆豆在央视春晚舞台上
■ 王昆与丈夫周巍峙
  人物圈

  昨天下午,歌剧《白毛女》中第一代喜儿的扮演者,曾唱红了《农友歌》《翻身道情》《夫妻识字》等一大批歌曲的著名歌唱家王昆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今年10月2日,王昆还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五十周年纪念演出中亮相,携学生同唱一曲《农友歌》。“‘把歌声留给未来’——王昆和她的朋友们专场音乐会”原定于12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2个多月前的9月12日,王昆的爱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创作者周巍峙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有媒体报道,当日王昆曾坐在丈夫的灵堂里表示:“我们俩,离近了碰撞,但离远了不行。” 如今两位因歌结缘、相扶相持七十余年的艺坛伉俪,想必已在天堂再度相逢。

  扮演喜儿 大获成功

  1925年4月,王昆出生在河北省唐县南关村,这里属晋察冀边区。上小学时,王昆就掌握了基本乐理知识,而她的音乐老师是李叔同的弟子。1939年4月,生日刚过、年仅14岁的王昆被选进了“西北战地服务团”,带队的正是周巍峙。1944年春,王昆随“西战团”到了延安,被派到鲁艺音乐系学习,并调入鲁艺工作团。王昆的第一个艺术高峰是1945年在歌剧《白毛女》中饰演喜儿。1945年4月28日,我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在中央党校礼堂首演,不满20岁的王昆在剧中成功塑造了一个不甘旧社会黑暗统治压迫、奋力抗争寻求人生出路的农村年轻女性的形象,大获成功。“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的歌声也就是从这时开始传向全国,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共鸣。

  在出演了《白毛女》主角喜儿之后,王昆又陆续演出过秧歌剧《兄妹开荒》《夫妻识字》等那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使她成为中国民族唱法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以气壮山河的气势展现在首都舞台上。王昆在这部舞蹈史诗《秋收起义》一场中领唱《农友歌》。王昆的嗓音嘹亮、气宇轩昂,她在作曲家原有的曲调上融进了湖南民歌的韵味,得到了诸多赞誉。王昆曾获得过国家颁发的金质奖、荣获我国首届“金唱片奖”,被誉为“德高望重的歌唱家”。夏衍评价王昆的歌声“朴实纯真、一片天籁”。

  1976年“文革”结束后,王昆重回舞台,在音乐会上再次唱起“北风吹”。2011年,已退休多年的王昆念念不忘中国民族歌剧经典的传承,亲自担任艺术指导,将歌剧《白毛女》再度搬上舞台,在国家大剧院上演。谈起《白毛女》,王昆生前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这样说:“《白毛女》是中国农民渴望幸福反抗压迫争取自由的缩影,喜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它具有永恒的意义,歌剧《白毛女》任何时候演出都会让人感动。《白毛女》又是我国民族歌剧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为后来民族歌剧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顶住压力 扶持崔健

  上世纪80年代,王昆任东方歌舞团团长,培养、提携了远征、郑绪岚、朱明瑛、成方圆、程琳等一批后来“扬名立万”的青年歌手,成为中国歌坛的一个“东方现象”。这些年轻歌手大胆吸收流行音乐的长处,为当时还相当封闭的中国歌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说起王昆,东方歌舞团的著名歌手朱明瑛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最想对王昆说的就是“感谢”,感谢她的赏识,感谢她的教导。“虽然我唱歌不是跟她学的,但我一直都叫她‘老师’,她是我音乐道路上的一位良师。”

  正是在东方歌舞团这个平台上,王昆实践了她歌手之外的另外身份:歌坛伯乐。电影《少林寺》不仅红了李连杰,片中《牧羊曲》的演唱者郑绪岚也因此大红大紫,而王昆最早发现郑绪岚时,她还是一名工人。成方圆当年的主业是拉二胡,但喜欢唱歌,在王昆的支持下,成方圆将邓丽君、罗大佑、威猛乐队的作品搬上了国内的主流舞台,迅速走红。而因《小螺号》《信天游》等歌曲走红歌坛的程琳也在接受北京媒体采访时表示,王昆老师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特别爱才,正是出于对人才的爱惜,王昆才花了很大功夫把程琳从海政歌舞团调到了东方歌舞团。

  除了东方歌舞团的这些演员,现在被称为内地摇滚界“教父”的崔健的一曲《一无所有》,当年也正是因为王昆的坚持,才得以在上世纪80年代东方歌舞团策划并推出的一台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演出中亮相的。王昆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首歌当时的确不易为人所接受,“因为是摇滚,而摇滚在当时是个另类。”但王昆相信自己的眼光,她认为有新意的东西应该给予肯定,也值得推荐给大家。于是她顶住压力,说服了持反对意见的人,为崔健和他的《一无所有》放行。

  艺坛伉俪 有口皆碑

  王昆和丈夫周巍峙的美满婚姻在文艺圈内外有口皆碑。1938年10月,周巍峙带领西北战区服务团从延安来到晋察冀边区。在河北三分区,有人对他说:“唐县妇救会有个女孩歌唱得好。”于是,对音乐人才有一种偏爱的周巍峙专程来到唐县。听罢这位14岁少女的歌声,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真行”的感叹。他还了解到,这个女孩很能干,小小年纪就参加妇救会,是棵好苗,于是便把她调到“西战团”。这个女孩就是王昆。

  在艰苦的环境中,王昆的歌艺日臻成熟,爱情也悄悄地萌发了。1943年,周巍峙与王昆结为夫妇。几十年后,周巍峙回忆当年情形时曾表示:“那时不可能像今天的人这样罗曼蒂克,因走路的时间比住下的时间长,分散的时间比集中的时间长,慢慢认识,相互关心,也就相爱喽!”在后来的几十年岁月中,他俩风雨同舟,相爱弥坚。在1964年上演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周巍峙担任总指挥部的领导工作,王昆则是《农友歌》的演唱者。

  两个多月前,周巍峙因病去世。据北京媒体报道,周巍峙和王昆的儿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父母从抗战开始结识至今,感情一直很深,但对父亲的去世,母亲表现得非常豁达,她只在病床前流过一次泪”。另据透露,王昆最近一直在筹备12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把歌声留给未来——王昆和她的朋友们专场演唱会”的演出。11月11日她去看排练,接受采访。第二天早上起来就感到头痛,然后晕厥了半小时。送到医院后王昆就几乎一直处于昏迷状态,一直到去世。家人表示,王昆一生都在为人民歌唱,“我们希望她的一生在歌声中落幕,所以追悼会上我们不放哀乐,而放《白毛女》,可能也会请她的学生来演唱她的歌,高高兴兴地把她送走”。 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随笔
   第A03版:新民观察·要闻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广告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体育新闻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新民展厅/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2版:博物巡览/新民拍卖俱乐部/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白毛女》歌声将伴她远行
新民晚报文娱圈A11《白毛女》歌声将伴她远行 2014-11-22 2 2014年11月22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