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信如雪片飞来
邵天骏
  ◆ 邵天骏

  十年前的那段日子,我一直被持续不断的来信包围着,数了数足有92封之多。这些写信的人我一个都不认识,区域分布之广几乎涵盖了大多数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绝大部分是15~23岁的女孩写来的,她们中有中学、大学的在读生,也有已经工作的白领和蓝领。来信都是要求做笔友或朋友。

  那时,我曾在多家刊物上发表了多条人生格言或人生感悟,下方同时刊登有作者的姓名、单位地址和邮政编码。巧的是这几本杂志发行面比较广,而主要的受众面又是年轻人,因而常常能够引起许多年轻人心灵的共鸣。有一封很长的来信洋洋洒洒有4页纸,不仅对我“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打败自己”、“以诚相待是心灵沟通的桥梁”、“希望是创造奇迹的助推器”等人生格言谈了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设想了今后的人生方向,读来颇为感动。还有我的“与其等待希望的明天,不如把握宝贵的今天”,一位女大学生就此写道:“也许你是一个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也许你是一个懂得如何去安排生活的人,而这些都是我选择你做笔友的理由。”在对我“困难总是欺软怕硬”人生感悟评价中,有一位显得颇为成熟的在校女孩发表感想说:“我对这条人生感悟真的很喜欢,也很认同。人可以有傲骨,但不可以有娇气。”

  这些女孩并不知道,我与她们其实不是同一辈的人,我的岁数甚至与她们的父亲相仿,可她们却把我当成了一个年轻的男孩。所以,来信有直呼其名的,有称哥哥的,也有叫弟弟的,弄得我时而大惊失色,时而受宠若惊,时而又不知如何是好。一些来信者在希望与我做笔友的同时,还提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问题,如有的对我的工作部门感兴趣,有的则对我的姓名想探个究竟,其中一个说她以前的男朋友与我的姓名完全一样,看到相同的名字总有一种亲切感。还有的对我所居住的城市特别迷恋,说她的一位大学老师上课时曾经多次提到,他的此生最大愿望就是能到繁华的大上海去看一看,走一走。

  为了能够及时得到我的回信,一些女孩还非常细心,如在信封里或夹寄回信的信封和邮票,或夹寄买邮票的钱,还有的把具体的联系地址、白天和晚上的联系方式一并告知。所用的信封和信纸,一看就是专供年轻人使用的,无论色彩还是图案都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有些信是中英文并用,普通话和广东话并列,行文之间为突出效果还粘上了多个花花绿绿代表表情的小粘纸。每一封来信虽然字体各异,长短有别,却都充满着无比的真诚以及对远方笔友的热情期待。

  从来信中我也看出了一些值得关注的端倪。许多女孩涉世未深,显得天真无瑕,把外部世界看得很美好,对未来人生充满遐想。写信和建立纯洁友谊正是这些女孩欲想了解外部世界、迈出人生脚步的一个选择。可是如果交友不慎,也有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对她们的来信,我以为实在是需要予以郑重对待的。我作出了一个自然而然的决定:对所有这些女孩子的来信一概不予回复。这既是对她们负责,也是自己做人的准则。

  时隔10年有余,如果这些当年写信的女孩知道我的做法,我想她们是能够理解我的一番苦心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中国新闻
   第A06版:新民图视绘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新闻面对面
   第A09版:一周新闻人物
   第A10版:文化新闻
   第A11版:运动汇
   第A12版:焦点赛事/运动汇
   第A13版:运动汇/烽火周末
   第A14版:新视界
   第A15版:新视界
   第A16版:广告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国学论谭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13版:金色池塘
   第B14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B15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B16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纠错
蜗居的日子
那年,信如雪片飞来
新民晚报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B10那年,信如雪片飞来 2014-11-30 2 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