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7: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磨难出来的艺术人生
郝铁川
■ 摩托帅哥 (国画) 张培础 作
  ◆ 郝铁川

  去年12月初,收到张培础先生送达的他在上海中国画院举办的70岁画展的邀请函。出席前夕,我认真阅读了他的《张培础自传》。自传开头便说:“祖籍江苏太仓,我的简历总以此开场。中国画家对太仓并不陌生。清代山水画巨四王中三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均出于此。史称娄东画派,不能不说我的家乡人杰地灵,得绘画之神韵。尽管我出生在上海,添上祖籍之地,坦言之,与其说是为自己脸上贴金,倒不如说是内心对家乡历史的仰慕和自豪之情。”因此,在看他的画展时,便向他提出到他太仓家乡举办画展的建议,他双眼顿放光彩地一口答应,于是就有了今天的这个画展。由此而言,画展的一幅幅作品更犹如张先生回归故里的游子吟。

  我的专业不是艺术,充其量只是一个艺术爱好者。但我深信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我觉得古人总结的“穷而后工”、今人所说的“苦难催生艺术”是很有道理的。艺术家的天赋当然是重要的,可並非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光有天赋还不够,还要有丰富的生活阅历,特别是对苦难的体会。张先生的绘画成就,已为画界公认,这与祖先的基因、故乡的福荫自然息息相关,但我以为与他的人生经历更为密切。他的人生经历有两大特点,一是他经历过多种岗位,经受过人生磨难,二是在艺术征途上遇到的名师多、同仁多。

  张先生18岁时就开始了他六年海军士兵的军旅生涯,他在自传里说,站岗让他体悟到大自然无穷变幻的性格魅力;他当过工人,从部队复员被分配在上海航道局工程船舶上成为一名浦江水手;他当过教师,改革开放后,凭着他绘画创作的成果,跨入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舞台美术系任教16年,最后又回到母校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先后担任中国画系主任、教学院长。

  与有些人相比,张先生在“左”的岁月或许算不得多么坎坷,但在其内心也深深地经历过磨难。但张先生又是那个时代的“幸运者”,他在中学时代便遇到了立志要把自己学生培养成为艺术家的张文祺老师,奠定了绘画的“童子功”;16岁那年高中未毕业就被破格保送进了上海美专本科国画系,初入艺术殿堂又受到了一批海派名师的教诲;当兵和务工期间都因绘画特长而参加了这样、那样的绘画创作活动並成果卓著,当踏上专业艺术岗位的他又身逢改革开放的年代,厚积薄发,坚持探索。.张先生能在艺术上取得成绩可谓自然天成。

  恕我不能以专业艺术评论家的角度来论述张先生绘画的艺术特色,但张先生的画如同他的人生经历那般,丰富、多彩,有气势、有张力、有穿透力、有感染力。我想应该是每个观众能充分感受到的。由此而言,他的画也是解读他生活经历的人生画。

  (本文作者为上海市文史研究馆馆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评论·专栏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新视界
   第A10版:新视界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动态
   第A14版:动态/文娱圈
   第A15版:体育新闻
   第A16版:新民资讯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现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设计之都/聚焦
   第B04版:样本/设计之都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广告
   第B06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画廊俱乐部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展厅
   第B12版:漫画世界/国家艺术杂志
   第B13版:夜光杯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阅读/连载
   第B16版:目击
篆刻
磨难出来的艺术人生
西泠建社元勋吴隐
艺术来当“和事佬”
广告
广告
新民晚报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B07磨难出来的艺术人生 2015-02-28 2 2015年02月28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