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0: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3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单晓天早年的评印稿
王皆欣
  ◆ 王皆欣

  海派书法篆刻家单晓天,浙江绍兴人,幼年随父定居上海,受家庭熏陶,以小楷为日课。上世纪40年代初分别受业于邓散木、唐云和沈禹钟诸大家,在沪上颇有知名度。这是72年前单晓天写给刘永赓的评印手稿,是我五年前在网上购得的。

  手稿写于1943年,当年刘永赓38岁,而单晓天只有22岁。今天,刘永赓这个名字也许没有单晓天知晓度高,但他也是海派书画家,而且很有亮点。刘永赓早年留学日本政法大学,归国后从业律师,其父为晚清民国书画家,家境殷实,收藏甚富。受其父亲的影响,刘永赓十分喜好书画,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先后得到画界前辈贺天健、冯超然等名家指点,画艺大进。习画同时,他对篆刻颇有兴趣。当时就向单晓天请教篆刻。这件评印稿就是单晓天见他的治印作品后而书写的。其内容为:“所作颇见天才,惟欠合法度,且间有失诸篆理及篆误。治印篆误为最要不得之事,宜加注意。刀法不外切、冲、涩等数种,以切刀较烦用,分向外向内二种;涩刀惟用于刻牙,治石极少用,宜多临摹秦汉诸印。初学择其规矩,谨严布局,方正者仿之,必有猛进。治印虽曰雕虫小技,然亦大有章法,且仓石(昌硕)一路初学不宜,学此犹画中石涛、山樵也。癸未九秋孝天随笔。”手稿纵25.5cm、宽17.5cm,左下角盖有“孝天”印一枚。刘永赓对评印稿颇为珍爱,将其粘贴在一张蓝色卡纸上,并用小楷写上“余长孝天十余岁,服膺其印,遂执弟子礼,此札评余印,颇多中言,故粘存之。癸未十月永赓。”并盖有一枚“孟飏”朱文印。刘永赓书写的小楷规矩可观,清逸秀俊,显示其良好的书法基本功。

  年长者如此敬重单晓天,可见单晓天早年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华。单晓天待人诚恳,所写内容真切、衷恳,哲理鲜明,言简意赅,从艺术角度上直言不讳地阐述其作品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学习的方向。这件评印稿字体书写秀雅飘逸、清秀圆润、自然大方,用笔刚柔相间、变化多端,字里行间富有节奏感,有“二王”之神韵。现在我们重读这件手稿,对学习书法篆刻大有帮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消费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观察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3·15专版
   第B13版:3·15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单晓天早年的评印稿
银币里的植树节
外公的雕塑
好一口铁缸
指画新天地
新民晚报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B10单晓天早年的评印稿 2015-03-14 2 2015年03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