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全国两会·焦点
     
本版列表新闻
~~~政协委员热议全面从严治党,要“治”更要“严”
     
2015年03月14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政治生态靠什么实现山清水秀?
政协委员热议全面从严治党,要“治”更要“严”
江跃中 潘高峰
■ 预防腐败须筑牢政治纪律这道屏障 图 IC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在多个场合强调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与此同时,一边扎牢制度篱笆,一边剑指沉疴顽疾,“老虎”“苍蝇”一起打,彰显了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在江苏调研时,习近平又将“从严治党”,首次提升到了“全面从严”的高度,意蕴深邃。

  “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在科学分析新时期党的建设基本态势与客观要求、自觉运用中国共产党执政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身体力行,全党同志的积极参与,不断诠释着“全面从严治党”的丰富内涵。“全面”是基础,它是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紧密结合,既要靠教育也要靠制度,一柔一刚,同向发力;它是建章立制和执行落实的有机统一,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又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守纪律、重申守规矩;它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互动,既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又要层层传导压力,全党动手、全党参与。 

  全面从严治党既是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也是其他三个“全面”的根本保证,在“四个全面”的总体布局中,发挥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从严治党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非凡的成果,彰显了新一届党中央的政治大智慧。

  今年两会上,全面从严治党的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

  对话主题>>>

  全面从严治党

  对话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 陈海刚(上海市公共外交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协原秘书长)

  全国政协委员 胡 卫(上海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市教科院副院长)

  全国政协委员 金建华(上海培罗蒙西服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1  从转变作风入手

  陈海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党的作风关系民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而党的作风最终还是要体现在党员干部作风上。党员干部能密切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党和政府的威信就高;如果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只管享乐,就会严重影响党的形象。90多年来,优良作风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与标志,但是随着执政时间的延伸,也潜滋暗长了一些不良的作风,这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从严治党,就要从转变作风入手。

  胡卫:俗话说,“风成于上,俗形于下”。作风问题不及时改正,任其蔓延,必将影响党风、政风和民风。这就需要我们努力营造风清气正、有利于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譬如,中央出台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从严禁公款购买月饼、贺卡、烟花爆竹等细节抓起,言出必诺,通报曝光。点滴之间改作风,积小胜为大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各级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有了明显改善。

  金建华:改进干部作风必须“动真格”。常说“规定是死的,人是活的”。于是,一些党员干部,常常就拿此话做文章,将一些“死规定”变“活”,将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变成“原则内”的事情,进而滋生腐败。对搞形式主义,该执行的不执行,该令行禁止的不令行禁止,必重罚。我们单位现在对此要求很严格,谁违反了规定,就按规定处理谁,谁没有按规定办事,就必须接受相应的处罚。 

  胡卫: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关键少数,指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一般是事物的最精华部分,在发展过程中作用最大但数量极少,是引领发展的最大优势。从严治党,关键是第一责任人,是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一把手”。其身正,不令而行。“一把手”发挥好第一责任人作用,作风建设就能事半功倍。

  陈海刚:作风转变了,还要善于亮形象,亮出党的好形象。这次我们上海的一位全国政协委员金蔚,带来的一篇提案,建议亮出执政党机构的标志,提升执政党的形象。如从执政党的中央机构做起,在机构建筑的入口处设立醒目的标志,标志要体现简洁、一致性,上面有中国共产党的标志,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执政党的标志深入人心,进一步增强民众对执政党的凝聚力,同时有利于规范党务人员的行为、加强人民对于执政党的监督。

  2  通过反腐败发力

  胡卫: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明显感觉到中央反腐的速度与频率不断加码,“苍蝇”“老虎”一块打,不定指标,没有限额,毫不留情,绝不手软,充分显示了党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勇气和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能力。通过坚决反腐败,党在国际上和人民心目的形象大大提升,广大群众拍手称赞。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2014年,93.7%的领导干部、88%的普通干部、84.8%的企业管理人员、75.8%的城乡居民对未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表示有信心或比较有信心。

  金建华:反腐败成效有目共睹,但也有些人认为,适度腐败是发展经济的润滑剂,当前的反腐影响经济发展、阻碍深化改革。事实上,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规则经济,通过制度反腐,厘清权力与市场的边界,切割权力干预经济之手,正是维护公平市场秩序、助推经济发展的关键。对反腐与改革的关系要有正确的认识。

  根据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工作部署,最近我们上海制定了进一步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经商办企业管理工作的意见,并进行试点,中央将跟踪进展,总结经验,在试点基础上扩大试点、逐步全面推开。这又是反腐的一项新举措,我们企业员工都表示欢迎和支持。 

  陈海刚:腐败是种“慢性病”,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因此,必须要有勇气和胆魄坚持到底。今年两会上,多位地方主要负责人作出承诺,一方面对中央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以及省委巡视发现的问题线索认真核实查处,绝不姑息,绝不迁就;另一方面持续加大对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

  3  运用制度作保障

  胡卫: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制度建设是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目前转变作风和反腐败取得了成效,如何才能把这些成果保持固化下去,让暂时变成常态,这就要靠制度。无论是构建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还是制度反腐,其指向都是用制度治党。把一些行之有效的好做法上升为制度,是十八大以来党建工作的重要经验。

  金建华:要从应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等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制度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之中,加快建立和完善改进思想作风、文风会风、领导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切实发挥法规制度对作风建设的调节、规范、激励和强制功能。

  陈海刚:“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现行的一些法规制度之所以无法执行或执行不力,有的是因为法规制度的设计和制订不科学、不完备、不衔接,有的是因为法规制度脱离实际、超越现实、违背规律。因此,要结合当前的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根据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法律,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体现在制度设计、制度制定和制度执行各个环节,对现有的法规制度进行全面、系统清理,坚持“废、改、立”并重。

  胡卫:去年,上海市委开展了“一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调研,制定完成了《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和6个配套文件,从制度层面,规范、加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受到基层党组织的欢迎和好评。

  4  以信仰塑造灵魂

  金建华:历史的经验证明,信仰一旦失去,精神一旦丢失,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今日中国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其中一点就在于信仰缺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陈海刚:党内生活是锻炼党性、坚定信仰、提高思想觉悟的熔炉。如果炉子长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却没有足够的温度,那是炼不成钢的。实践证明,党内生活松一分,党员队伍就散一片;党内生活严一尺,党员干部就强一丈。党员干部只有在严格的党内生活中反复锻炼,才能补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练就“金刚不坏身”,就能够在大是大非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顶得上。

  胡卫: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道德滑坡、诚信缺失、行为失范,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促进各级干部强化宗旨意识,恪守为民情怀,即习总书记所说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陈海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强调在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上,既不能“庸俗化”,天天高喊共产主义口号,去干“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种事;也不能“神秘化”,认为崇高信仰、坚定信念是高不可攀的,共产主义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而是要“具体化”,把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作为衡量的标准。

  特派记者 江跃中 潘高峰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3版:全国两会·关注
   第A04版:全国两会·焦点
   第A05版:评论·专栏
   第A06版:消费热线特别报道
   第A07版:广告
   第A08版:新民观察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国际新闻
   第A11版:文娱圈
   第A12版:动态/文娱圈
   第A13版:文娱圈/圈内圈外
   第A14版:体育新闻
   第A15版:广告
   第A16版:家装专版
   第B01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2版:城市话题/国家艺术杂志
   第B03版:国家艺术杂志/建筑物语
   第B04版:艺术评论/国家艺术杂志
   第B05版:国家艺术杂志/镜头艺术
   第B06版:博物巡览/国家艺术杂志
   第B07版:国家艺术杂志/艺林散页
   第B08版:名家示范/国家艺术杂志
   第B09版:国家艺术杂志/品味典藏
   第B10版:民间收藏/国家艺术杂志
   第B11版:国家艺术杂志/新民拍卖俱乐部
   第B12版:3·15专版
   第B13版:3·15专版
   第B14版:夜光杯
   第B15版:夜光杯
   第B16版:阅读/连载
政治生态靠什么实现山清水秀?
新民晚报全国两会·焦点A02政治生态靠什么实现山清水秀? 2015-03-14 2 2015年03月14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