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作家简平的人都知道,在简平的生活旅途中,总是有一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形影不离地跟随着他,纠缠着他,带给他数不清的麻烦与痛苦。这个家伙就是疾病。当普通人用两只手正常工作的时候,简平必须用他的一只手,不停地和那个时不时到来的不速之客抗争,竭尽全力摆脱它的纠缠和折磨,而用另外一只手努力做他本该做的事。然而,令很多用两只手正常工作的人赧颜的是,简平用他的一只手,奇迹般地做完了常人两只手都难以做完的工作。他是一个有成就的影视剧制片人,在我看来,光这一项工作就足以耗尽一个人的全部精力。可是在业余时间,他却又变身为一个忙碌的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了数不清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他甚至还一头钻进图书馆,像一个专业的学者一样,撰写了一部完备的上海少年儿童报刊发展史。在很多与文学有关的社会活动中,人们总是会看见简平活跃的身影。甚至他还担任过上海师范大学的客座教授……
当病痛如洪水般袭来时,生命显得那样弱小,弱小如风中的残花。当生命的潜力无尽地迸发,创造出常人难以做到的业绩时,生命却又显得如此强大,强大如岩礁,如山峦。而当这截然不同的两种景象同时呈现在一个人身上时,生命仿佛绽放出异乎寻常的光彩。
读简平最新由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散文随笔集《在云端》,作者带我们走进了一片生命的奇异花园。作者把这部作品集称作是他的一部“病历”,它记录了作者在一场大病中所走过的艰难的生命里程。而在我看来,这部特殊的“病历”所讲述的,是生命如何从弱小变为强大的过程;是向读者真诚地揭示,生命为何能从逆境中雄起的奥秘。而这一切经由本人来讲述,格外显得真切,感性,动人。
在散文《我们一起看云去》中,作者深情地讲述了年迈的母亲如何以她人格的力量和母爱的温情,慢慢焐热了他几近冰凉的心,给绝望中的他以生的希望与热量,支撑着他在绝境中奋起抗争。
在《小径》里,那条小区边缘很少有人光顾的小径,给病中的作者展现了一片美妙的风景。美人蕉、金盏花、芭蕉叶,甚至地上矮矮的小草和树丛中掠过的风,都以自然的温馨,轻轻地抚过他的肌肤,慰藉着他的心灵;甚至使他回想起了那个脚底沾满碎草,脚丫里插着小野花的美丽童年。 在《你喜欢哪一个故事?》中,作者引用了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派的一句话:“最重要的是不要绝望。”在作者看来,人们之所以喜欢其中的第一个故事,喜欢那头孟加拉虎,是因为人们坚信善良,坚信光明、希望和未来。
亲情、大自然和文学,无不将温暖和力量注入作者的血脉与灵魂,使生命渐渐变得强大和无敌。集子里的很多作品,都是作者在病中创作的,甚至是在病榻上写成的,它记述的是作者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每一笔每一划都是与病魔苦斗的成果,每一字每一句都是作者心灵的脉动。
跟着简平去看云。在云端,我发现,云不只是冰凉的水汽,云是有色彩,有温度的生命体,它与智者的心息息相通。云能洗去我们身上的污垢,洗去我们的怯懦和忧郁。在云端,我被云的画卷深深地吸引,更被生命的绚烂与壮丽感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