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屋里向对过一爿室内农贸集市前些时候拨“三角地菜场”收购脱了,成为伊个分场。重新装修开业伊天,小菜场挂出大红条幅:“百年三角地,一个新的家”。确实如此,从1890年公共租界工部局来垃文监师路、汉壁礼路、密勒路(今塘沽路、汉阳路、峨眉路)搿三条马路交界处搭建了一个蛮大个木结构室内菜场,到今朝三角地菜场已经走过一百多年辰光了。不过来垃三角地菜场前头,还有一家叫“中央菜市场”个更加早。
1860年太平军东进,苏南浙北大批难民涌进上海避难。1862年,租界人口激增到50万,形成华洋杂处局面。整个城市重心开始朝租界偏移,冒出一个又一个居民聚集区。搿些移民勿仅为租界个功能开发、上海社会经济个近代化提供了资金和劳动力市场,且形成一个巨大需求市场。当然民以食为天,“吃”是首先应该解决个问题,沿马路设摊个露天集市拨城市发展带来了交关弊端:交通拥挤、街衢污浊、管理无序等等。
1864年,法国神父博尔德里告英国商人汉壁礼共同向法租界公董局建议,由伊拉出资来垃自家地盘洋泾浜边浪向个宁兴街上(今宁海东路)造一个小菜场,每年上缴管理费,但要公董局拿原来分散来垃附近个马路集市侪集中到埃面去经营。公董局看到有利可图,就同意申请,成立“中央菜市场”,并规定特许权限为10年,期满后菜市场由公董局无偿收回;如果租赁者来垃期满之前停止经营,公董局有权提前收回。
于是公董局贴出布告,通知蔬菜、水果、鱼、野味等小摊贩,自1865年1月1日起,必须来垃中央菜市场出售自家个物事,勿得随便流动设摊。中央菜市场虽然靠公董局撑腰,却输得汤汤渧,因为小贩们散漫惯了嫌麻烦,勿习惯付月租,且基本浪是小本生意,所以侪勿肯去中央菜市场营业。真是天算地算勿如人算,刚开张就冷冷清清,逼得汉壁礼只好要求解除合约。公董局起先勿答应,但最后也明白伊自家也绝对拿勿出比汉壁礼更加好个措施,就连外国侨民侪抱怨取消了原来个马路集市老勿方便。因此,4月10日公董局无可奈何宣布关门打烊。
尽管中央菜市场只是来垃空地浪搭几个大棚;尽管中央菜市场早早夭折,却是按照西方近代城市个市政管理模式而开办个,并为廿几年后三角地菜场个开张以及红火打好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