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说老人要如“资深美女”一样有“无龄感”,倒也是“创新”了活法。
几十年前,我一个年近半百的家伙率先配置“音响”,皮带上扣着“激光机”或“沃克漫”,头上架起拱式耳麦,不管一帮后生小子艳羡,尽享耳福;十几年前,即将“下课”我又经不起撺掇一下弄了两个博客,乱话三千地写到半夜;后来又神智无知地玩起了QQ,在好几个Q群里和不辨男女老少的Q友热烈讨论、激烈辩论,“弄得像真的一样”。
如今“智能手机”君临天下,我立即成为忠实臣民,一天几个钟头毫不懈怠,享受它的赐予:查资料、看新闻、发邮件、写博客,甚至还网购下单、滴滴叫车……简直不可一刻无此君啊!
我推辞了诚邀我担任编辑的多家纸媒,自封为“微信自媒体”的主编:“早版”我精心选发加上评论的音、视频;“午版”借“帖”发挥,自得其乐写篇把杂感、随笔;“晚版”主推名曲名画或戏剧曲艺的名家唱段,在“朋友圈”和微友们隔空“沙龙”;最近又依仗加片头配伴音的“格图”和“彩视”最新玩法,使许多年轻人惴惴地向我“请教”起来……
太太时时在耳边数落:“低头族,省点劲吧!几岁的人啦?”我怔然:“这和‘几岁’有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