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之人比比皆是,不死之人闻所未闻。当一个人的生命迹象由于高龄等原因转入日益枯萎时,无论你对生命的去存抱循环轮回的、线性消失的、细胞存在的,还是灵魂转世的何种认识,都逃避不了面对“日落西山”的残酷现实。常见退休之后或年事已高者,动辄用年龄的尺码去丈量、计算距离生命的终点还存几许,耳际时钟的滴答声似乎是死神迫近的脚步声。为了延长生命,无休止地盲目保健,轻信虚无的长寿秘诀,到头来倒叫骗子有机可乘。结果还是无奈在惶惶之中,生命之神没有给予他们长寿的恩赐,倒使生命“尾巴”段生活品质大大下降。究其原因,大凡是错用了年龄尺码去丈量生命路程的结果。
如果我们能忘记年龄,拥有“无龄感”,则催生的生活景象会截然不同。笔者少时因病曾求医于八十高龄的崇明名医秦祖仁。秦医生诊脉精神、开方细致,病号诊脉未完他决不吃中饭,常使厨师再三催促。有欠懂礼貌的病员问老医生高龄多少了。老医生会幽默地回答:“你问我,我问谁?娘死了,没有人知道我几岁,我自己早就忘记了!我记得的只是当归、白术、阴阳虚实,哈哈!”
“无龄感”是一种境界之花,它需要用你热爱的一个或多个退休生活的载体作为种子,在持之以恒的播种培管下绽放,像写作、书画、打理家园、协助家教、志愿者活动、读书看报、讨论国家大事、种花弄草等等等等,事无大小,乐此不疲,忘乎所以即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