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姜鹏的新书《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甫一出版,即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热烈反响。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6月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资治通鉴》中“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的话,阐述治国理政中用人、提高党员干部素质的重要性。将人的素质作为干部队伍建设乃至于整个国家政治清明的基础,恰恰是司马光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所以,《资治通鉴》在成书之后,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正是以解读《资治通鉴》中的政治智慧为主要着眼点的一部中国传统文化普及性读物。
本书参照《大学》进行编排,分修身、齐家、治道三个层次,从《资治通鉴》中选取若干正反两方面的故事,从个人小我的修身讲起,要胸有大局,敢于担当,逐步扩大到一个家庭或家族的治理,注重子弟教育与家风的培育,再进而扩展到为政之道,以人为本,依法治国,以文化延续国运,由己及人,由内向外,揭示为善可以治国安邦、造福百姓,为恶则导致身亡家破、遗臭万年的历史经验教训,而以加强个人道德修养贯穿全书始终。本书深入剖析了《资治通鉴》的格调与格局,以主题的形式解说千余年间历史因革、兴衰成败,可以使读者对《资治通鉴》和中国古代历史有宏观的把握和具体的领悟。
本书作者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师从著名历史学家朱维铮先生目前正在从事中国思想文化史、《资治通鉴》等的相关研究,并参与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主编的《司马光全集》的整理工作,与复旦大学陈尚君教授等共同重新整理《资治通鉴》。他细读《资治通鉴》多遍,手中的书已翻烂,对《资治通鉴》有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识见,曾在《复旦学报》《学术月刊》《文汇报》等专业学术刊物和报纸上发表多篇有关《资治通鉴》的研究论文。由他来谈《资治通鉴》中为政之道的智慧,可谓驾轻就熟,手到拈来。另一方面,作者文笔好,口才佳,是《百家讲坛》最年轻的主讲人,了解一般听众和读者的需求和认知程度,因此能够以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言说方式解说古人的智慧,贴近现实生活。
本书在选材上,尤其注重《资治通鉴》中可以为今天提供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可读性强的故事,以讲故事的形式贯穿全书。这些故事中,有些是读者耳熟能详的,可以贴近读者的阅读体验;有些是读者不那么了解的,可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古文与白话结合,经典与阐释并行。本书不故作高深,也不是通俗到底,而是将古文与白话结合起来,既含有《资治通鉴》以及《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的原文,可以让读者直接贴近、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又有作者的通俗性解说和评析,可以让读者轻松了解历史上的为政之道,让阅读古文有些吃力的读者也能够理解《资治通鉴》的精髓。二者的结合,也可以提高普通读者阅读古文、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可以说,本书能够满足不同程度读者的需求,读者甚至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中进行选择性阅读与摘录。
姜鹏在序言中提出,《资治通鉴》是政治家笔下的历史,是一部格调很高、格局很大的巨著。在浩如烟海的传统史籍中,只有《资治通鉴》,能让你在读完之后感觉到,真正将干余年的历史因革、兴衰成败洞然于胸中。《资治通鉴》用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事例来证明这一点,通往光明和永久性成功的,只有一条道:那就是正道。《资治通鉴》告诉你的是人类历史上积淀下来的真正的智慧。他在《德政之要》中对《资治通鉴》的解读,希望能对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素质有所帮助,也同样希望能在生活、工作各方面,为今天的读者提供借鉴,从而使中华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机,成为构建中华民族核心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