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01: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养老院不是 “三等”公民聚集地
汪晓鸣
  文/汪晓鸣

  钱理群先生入住养老院作为新闻在媒体曝光后引起不小的反响,这本身成为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作为养老行业从业者,我对这种反应不免有点悲哀:当今中国社会老龄化加剧和人们对养老服务初级认识形成的强烈反差,尤其在舆论界,这种前瞻性立场缺失势必对中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带来阻力。

  养老的属性是为生活需要帮助的老年群体服务,不分高低贵贱。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导致的失能半失能者;失独、失偶、空巢引起孤独寡居进而导致的失智症者;各种慢病引起的生活能力丧失者以及需要被照护者的家庭中本身不能、不能承受或不会照护的困顿者,都是选择入住养老机构、购买社会化服务和专业化服务的群体。钱先生的选择是理所当然,势所必至!

  长久以来,有些人把养老院误解成一种“等吃、等穿、等死”的“三等”公民聚集地,蓬头垢面、面如枯槁是刻在一些人脑海里挥之不去的印象。殊不知,2011年前后开启的市场化养老、社会化养老、专业化养老进程中的顶层设计者、投资者、经营者、从业者和养老体验者共同带来了养老理念和养老服务的深刻变革;不同代际老人对养老服务的体验催生了多元化、人性化细分化客群产品,这些变化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独生子女政策代”40后50后的“新老人”群体逐渐步入生活需要帮助的阶段,文化养老、康复养老成为继20后、30后高龄慢病照护刚需者之后的共同需求和诉求。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享有自尊、独立和价值感是养老从业者共同追求的精神价值。美国Sunrise创始人就是二战后几位为自己营造想要的养老品质生活的教授们,“一不小心”从群居众筹发展壮大为今天的养老连锁品牌;美国好莱坞电影《四重奏》描述的以艺术家老年群体为对象的老年机构生活,彰显人文理念,多姿多彩。从这个角度解读,钱先生的选择是现代化中国养老服务发展的前奏曲。

  就本人参与投资运营的老年公寓而言,20后、30后老人居多,平均年龄83岁,也不乏类似钱先生的知识阶层。九大老年俱乐部,诗书琴画影像,他们个个参与,样样得手。或夫妻或亲家或手足或邻里或同事或路人,虽有慢病缠身者,有失智失能失独失偶空巢者,有生活不能自理者,有寻求精神慰藉者,有需要社交活动者,有陪护老伴者,他们在此结同道,话桑榆,守望相助,自主管理,营造了一个似家胜家,温馨祥和的精神家园。从这条线索去想象钱先生入住养老院,是悲是喜,是对是错,自有逻辑和定论。

  (作者为上海虹口区银康老年公寓院长)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2015夏令热线
   第A04版:新民调查
   第A05版:新民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读者俱乐部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一个老年智者的最好选择
这是一个可爱的人
钱教授的选择让你看出了什么?
快乐就好
“如何优雅地老去”
养老院不是 “三等”公民聚集地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C01养老院不是 “三等”公民聚集地 2015-08-09 2 2015年08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