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新民调查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8月09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医术“外挂”
线上线下同步诊断
马丹
  不管是坐地铁、出差路上,还是手术间隙,近半年来,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廖建春的空闲生活变得“忙碌”了——只要一有空闲,作为熟人医患社区“青苹果健康”的注册医生,他都会掏出手机耐心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而在“青苹果健康”上,像廖建春这样将医术“外挂”的京沪名医已有3万多名,一半多还是三甲医院的主任和副主任医师。

  减少病人就诊成本

  现在,廖建春已经有了300多个病患“粉丝”。“以前,病人要医生的私人电话,医生通常都会告知。有时候,病人随时随地给你打电话咨询,确实也会有遇到一些不便的困扰。但是,在如今‘互联网+’的时代,我就不需要把手机号告知病人,又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解答病人的提问。”

  廖建春说,医术“外挂”虽然占用了他不少时间,但让他能随时随地了解病人术后的情况,保证治疗效果,也极大地方便了外地病人,减少外地病人的就诊成本。“他们不用在上海干等检查结果出来,可以回家后下载检查结果再发送到APP的提问专区,我就可以根据结果答复病人何时来复诊、还需检查什么项目,能否在当地医院检查等。”

  打通诊后沟通渠道

  “要让相互间已有过接触的医生和患者,能在离开医院后继续保持良好的沟通,并建立起长期有效的熟人医患社区,帮助患者得到更有效的看病体验,帮助医生累积病人资源。”谈及“青苹果健康”创建初衷,创始人徐嘉子这么说道:“普通的医疗流程里,医生是没有后续跟踪和解疑答惑的环节的,甚至对于病人的后续完全无知,青苹果健康建立起一条诊后的沟通渠道。每一位青苹果医生会有自己的青苹果‘二维码’名片,病人通过微信扫一扫就可以直接和医生发消息,医生则通过青苹果健康APP接收和回复消息。既保留了医生的个人隐私,同时也满足了患者的需求。”

  如果医疗效果好,患者还可以向医生赠送青苹果(虚拟礼物)表示感谢。廖建春说,虽然在移动医疗平台上兼职“看诊”,并没有实际的“工资”,但每当收到患者提完一串问题或者手术后送他的虚拟苹果礼物,他总是既感动又有成就感。“虚拟社区也能帮助患者康复,这就是最好的结果。”

  本报记者 马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2015夏令热线
   第A04版:新民调查
   第A05版:新民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新民资讯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动态/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动态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0版:纪实/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读者俱乐部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全民“技能外 挂”的时代已经来了吗?
便捷背后的风险究竟该由谁负责?
线上线下同步诊断
没有统一“行家”标准
在线临时工 O2O帮 侬忙
82.6%年轻人 向往自由职业
新民晚报新民调查A05线上线下同步诊断 2015-08-09 2 2015年08月09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