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老师来了。
近来,英国人对中国基础教育的兴趣有增无减。先是去年英国教育大臣来上海取经,随后派来一批教师,走进上海中小学课堂,观摩中国老师怎么上数学课。之后,应英方要求,上海派出60名优秀小学老师去不列颠岛教数学。英国教育部官员坦言:“这么做主要源于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普遍低于远东地区的同龄人,而数学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更有甚者,中国的强化操练模式也在悄悄向英国渗透,连《一课一练》也有了英文版,网友称“折磨中国小朋友的教辅又去折磨英国孩子了”!最近一部以中式教育走入英国课堂实验为内容的纪录片走红,这是一场以成绩定胜负的中英教育PK,最终以中式教育考试成绩胜出收场。此结果引发了中英两国的广泛关注和议论。
如此看来,中国的基础教育是不是超过英国了呢?事实上,大多数中国人持否定态度:中国只是应试教育厉害,但压抑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不然,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把孩子送到美国、英国去留学呢?甚至出国读中学的也越来越多了。英国舆论也认为:中国教师用灌输式的授课方式、学生死记硬背式的学习方式、超长的学习时间,才取得了好成绩。
英国人持续前来取经,至少说明一点:在数学教学方面,中国有着相当大的优势。欧美一些国家的数学教学水平的确不令人乐观。据美国一项调查,对于“14除以2”这样的题目,美国中小学老师中,10个里有7个不能给出正确答案,而中国100%的老师都能给出正确答案。
当然,中国教育引起西方国家的兴趣,不仅仅因为数学。除了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式教育。近年来,中国GDP总量已是世界第二,而中国教育经费的投入占GDP的比例达到4%。这也是中国教育不断提高的原因。也正因为中国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希望从教育中寻找答案。
应试教育、“考试工厂”弊端明显,“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无压力教育也有缺点。中英教育哪家强?或许没有答案。但如果两者能够互补,则都能获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