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执法者跪的不是大妈,跪的是舆论。对方一跪,自己如果不跪,被拍照上网,谁知道会被传成啥样?
有人为下跪执法点赞,说是人性化执法方式。依我看不然。再人性化,没有下跪的道理,法律的严肃性何在?谁示弱谁有理,一遇事,先抢占道义和公众情绪的制高点,这叫舆论审判,恰恰是违背法治精神的。
那么,怎么不让这种闹剧重演呢?要靠制度建设,保证执法的尊严,防止舆论的误解。制度站起来,执法者就不用跪下去。
及时公开信息是打消质疑的最好办法。一名在基层工作的交警说,他执勤时就不怕被误解。为什么呢?执勤时全程配备执法记录仪,而且必须当天就将视频上传到服务器,交警队有舆情办,会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打消群众疑虑。
制定严格的出警流程和处置程序,对执法者既是规范也是保护。基层警察执勤时什么情况都可能遇到,遵循严格的执法流程,减少一些“脑洞大开”的随意执法,将偶然性风险降到最低。
要想让执法回归正常,也离不开健康的舆论环境。“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有些人的麦克风是歪的。故意掐头去尾、有意歪曲、强化对立,来博取眼球。对这些人,应依法查处;大家对一些网络“奇观”,也要多留个心眼,别让义愤建立在虚假事实的基础上,让人家给忽悠了。(春丽 刊今日人民日报 本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