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人不记小人过
彭瑞高
  文 / 彭瑞高

  上海话里,“小”和“大”同时出现的熟语不少。由于“小”“大”反差强烈,闲话就相当生动。

  如“小钿不去,大钿不来”,以小大相衬,说出了一个“以小赚大”的哲理。“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讲的也是一个哲理,这话家庭主妇讲,学校老师讲,单位领导也讲。不过后两者讲的,含的是另一层意思了。“大人不记小人过”也是一例,这里的“大”“小”,不单指岁数,意思还要更丰富些。

  “大吵三六九,小吵日日有”,也是“大”“小”相对。一个家庭或一个团体,背上这句熟语,形象就坏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若针对社会,抨击的是弱肉强食的不平等现象;却也听幼儿园老师说过这句话,描述的却是小孩子依着个子,欺负比自己更弱小的小朋友,听着倒也有趣。

  在上海詈语中,“小”“大”分离,跟“老”却有紧密联系。什么意思呢?凡骂“小xx”的,很少有“大xx”的骂法,但一定会有“老xx”的骂法。如上海话骂贪便宜的人(或无赖)叫“搨皮”,对小孩子就骂“小搨皮”,对岁数大一些的,就骂“老搨皮”,很少有骂“大搨皮”的。

  一连串詈语都是这样——“小油条”、“小赤佬”,“小甲鱼”、“小早死”、“小变死”……这里的“小”字,都可置换成“老”字,变成“老油条”、“老甲鱼”、“老变死”等,却很少听见骂“大油条”“大甲鱼”“大变死”的。

  上海郊区农家的詈语,声声见狠:“小浮尸”“小棺材”“小杀千刀”等。换上“老”字——“老浮尸”、“老棺材”、“老杀千刀”等,也常听见。村里人若这样骂老者,不恭不孝毕现,邻人必定侧目而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读者俱乐部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难忘亭子间生活
廿年前外滩“雅座”
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腿小腿均为“髈”
舌头会开花
叫蝈蝈
插档、挨着、挨勿着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大人不记小人过 2015-09-13 2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