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1: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本版列表新闻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腿小腿均为“髈”
叶世荪
  文/叶世荪

  上海话中的古语词“髈”读若“胖”(pàng)。《玉篇》上说:“髈,股也,胁也”。《补正俗字编》说:“脚腿曰髈。此吴语”。望文生义,这肯定是个和肢体有关的词。

  在上海话中,通常指大腿,即股;但有时也指小腿,或用“脚髈”泛指腿部。《现代汉语词典》中,除将髈字注为膀的异体字外,认为在方言中该字仅指大腿。这是不对的。沪上俗语说:“髈酸腿软”,就是泛指腿脚酸软,未必专指大腿。还有耳熟能详的“夹忙头里髈牵筋”,指关键时刻节外生枝。鲁迅先生为之作序的清代滑稽讽刺小说《何典》有段描写:“那刘打鬼正想要跑,不料夹忙头里髈牵筋起来,弄得爬滩弗动,寸步难移。”书中注曰:“夹忙头里髈牵筋:指事情在进行中突然发生意外。髈牵筋:小腿抽筋。”1930年编印的《嘉定县续志》说:“俗谓股为大髈,胫为小髈。”足见此髈指腿可大可小,殊能通用。至于胁的部位,应在腋下至腰上,当不在上海人所说的髈的范围内。

  《南开语言学刊》2011年第1期有篇题为《汉语义位“腿”“脚”比较研究》的文章。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各地方言对髈的使用:“‘髈’只见于除金华外的吴方言,上海和杭州在表示普通话‘腿’义位时用‘脚髈’,崇明和苏州用‘髈’。在表示‘大腿’义时,温州用‘脚肚髈’,宁波、杭州、上海用‘大脚髈’,崇明和苏州用‘大髈’,丹阳用‘大髈髈’。在表示‘小腿’义时,宁波、杭州、上海有‘小脚髈’的说法,上海、苏州和崇明说‘小髈’,丹阳说‘小髈髈’”。

  此外,上海人把猪肘子称为“蹄髈”。走油蹄髈、冰糖蹄髈、酱蹄髈都可算是本帮名菜。老上海人还把人的两胯之间的档部叫做“髈豁档”或“髈豁朗档”。《吴歌巳集》有歌云:“妮姐河里汏衣裳,螺蛳沿到髈豁档。”

  当然,现在很少有人再用这个髈字了。蹄髈被写作蹄膀,髈牵筋被改为脚抽筋。为求广纳而趋同,在趋同过程中必然有所扬弃和忘却。这本是语言进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时政·要闻
   第A03版:目击
   第A04版:民生调查
   第A05版:民生调查
   第A06版:新视界
   第A07版:新视界
   第A08版:读者俱乐部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新民资讯
   第A11版:文体汇
   第A12版:聚焦/文体汇
   第A13版:文体汇/人物
   第A14版:聚焦/文体汇
   第A15版:中国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读书/星期天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夜光杯/星期天夜光杯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阅读·连载
   第B06版:都市专栏/星期天夜光杯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08版:译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新智
   第B10版:百姓纪事/星期天夜光杯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
   第B12版:快乐作文/星期天夜光杯
   第C01版:金色池塘
   第C0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C0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C04版:银发社区/金色池塘
难忘亭子间生活
廿年前外滩“雅座”
大人不记小人过
大腿小腿均为“髈”
舌头会开花
叫蝈蝈
插档、挨着、挨勿着
新民晚报星期天夜光杯/上海闲话B11大腿小腿均为“髈” 2015-09-13 2 2015年09月13日 星期日